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萎縮程度超預期

2020年10月14日

新冠危機給德國經濟帶來的後果大於迄今預估。德國主要經濟研究機構下調了此前的估值。

Deutz AG Motorenproduktion
新冠危機也在就業市場上留下深深印痕。報告估計,至年中,已有82萬就業崗位喪失圖片來源: Deutz AG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冠危機重創德國經濟,其程度超過春季預估。在一份秋季聯合評估報告中,主要經濟研究機構分別下調了今、明兩年經濟發展預估值一個百分點。

根據該報告,2020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5.4%;2021年增長4.7%。在春季評估報告中,經濟學家們還曾預測,今年全年的經濟萎縮幅度為4.2%,明年增長5.8%。

對於2022年,專家們預估,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2.7%。

導致這一更悲觀預測的原因是,專家們對經濟復甦的信心弱於春季。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景氣部負責人科斯(Stefan Kooths)表示,「春季的一大部分損失雖已補回,但接下來的重返常態的回升進程會艱難得多。」

秋季預估報告指出,遏止經濟回升的一大要素是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社會交往的眾多行業不振,餐飲業、旅遊業、大型活動舉辦業或航空業都屬於這樣的行業。另一要素是,因危機導致自有資金狀況嚴重惡化,企業不做投資。

出口劇減

德國經濟的復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口,但在新冠危機中,出口業嚴重受創。報告指出,危機前的國內生產總值水準預期要到2021年底才能達到,並將低於這段時期不受疫情影響下應達到水準的2.5%。一直要到2022年,德國經濟才能恢復到正常水準。

科斯指出,補回損失並不意味著已克服了危機的後果,生產能力在中期上也將低於危機前預估值1個百分點。他指出,「新冠危機對生產潛力的影響仍極不穩定,因為,目前無法估計,危機會留下何種長期損害、經濟政策上對此作出的反應會起何種作用。」

就業市場受重創

新冠危機也在就業市場上留下深深印痕。報告估計,雖然國家提供了大規模短時工作補貼金,至年中,已有82萬就業崗位喪失,此後,就業人數雖又少量增加,但一直要到2022年中才能達到危機前水準。今明兩年的失業率將增至5.9%,2022年小幅回落至5.5%。

報告指出,與自動穩定機制一起,景氣刺激計劃發揮了作用,使個人家庭可支配收入即使在目前的危機階段也能總體上保持相對穩定。但它同時也導致今年公共總財政將創下1830億歐元赤字的記錄。

不穩定因素繼續存在

報告指出,無法預知的疫情發展對預測構成最大風險因素。專家們估計,明年下半年,防疫措施能減至不再實質性影響經濟活動的程度。不能肯定的是,國內外企業破產潮規模會有多大。此外,各種貿易爭端仍在繼續。

一段時間來大幅增加的私人儲蓄如果能更多地轉換為購買力,那些與消費有關的經濟行業就能得到強於預估的推動。

受聯邦財政部委託,德國五大經濟研究機構每年春秋兩季各提交一份俗稱的共同預估報告。除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外的另外四家分別是:德國經濟研究所(DIW)、哈勒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IWH)、埃森經濟研究所(RWI)、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Ifo-Institut)。

 

凝煉/葉宣(德新社,法新社)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