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被中國拖累?

Dirk Kaufmann2015年8月9日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現在稍稍打個噴嚏,德國就開始擔心本地經濟會否因此患傷風。這是否太精神緊張?

China Wirtschaft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1/4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速從未像現在這麼低。經歷過多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儘管北京政府現在反復強調7.5%的增長速度已令人滿意,這個數字仍顯得差強人意。然而,實際的增長率甚至可能低於7%。

匯豐銀行新興工業化國家專家埃瑟(Bernhard Esser)對此並不感到驚訝。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國民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速減慢,原因在於"明顯的周期性斷層":"一方面,國內需求較過去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國外訂單也在減少。這樣一來,經濟增長自然受到壓力。"

東方正在逐漸成為焦點

如果說早前因擔心美國經濟的全球化影響,而對其保持密切關注的話,那麼現在則應將同樣的目光投向遠東地區。奧特(Christina Otte)供職於德國聯邦政府的官方外貿促進機構--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ermany Trade and Invest),她向德國之聲指出,德國經濟與中國緊密相連。

從德國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上便可見一斑:"自1990年以來,德國向中國的出口貿易翻了二十倍,進口貿易甚至增長了三十倍。由此可見,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有多緊密。"

大眾在中國生意現在不錯,但是還能維持多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盤滿缽滿那些年

奧特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率連續多年超出平均水準,而德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從中大為受益。許多德國工業在中國實現更高的銷售額和利潤:"例如汽車工業、機械製造業以及電氣工業等德國核心經濟產業在此期間都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銷售市場。"

德國聯邦統計局 (Statistisches Bundesamt)的數據為此作了有力的注腳:2014年,德國向中國出口貨物總值745億歐元,而進口甚至達797億歐元。

除了中國,別無選擇

兩個貿易夥伴,如果其中一方遇到限制,另一方不免也會受到牽連。奧特以汽車行業為例進行解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hinesischer Automobilverband)將增長預期定為7%,7月份將其調低到3%。"

德國汽車行業將會因此損失多少銷售收入,無法確切估計,只能看未來的發展。奧特尤其認為,中國市場的走弱無法通過增加在其它市場的投入來彌補:"確實很困難。現在除了中國以外,我們其實別無選擇。"

"股市崩盤並非指標"

中國經濟繁榮的景象逐漸降溫,這點早有跡象。但過去數周以來滬市出現的股市暴跌卻再一次引起西方公眾對中國經濟的關注。

德國經濟研究所(IW)所長許特爾(Michael Hüther)認為,這輪股市暴跌暴露出"中國國民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這雖然對德國經濟不造成直接影響,但仍存在潛在威脅。

不過,許多經濟學者卻對此輪股市暴跌抱更為審慎的態度。

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援引了德國經濟研究所(DIW)菲希特納(Ferdinand Fichtner)的觀點,認為股市暴跌不應被視為經濟危機,而僅僅是金融市場的問題。菲希特納覺得,現在還沒到全面拉響警報的地步。

當務之急,提高警惕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奧特同樣認為無需過分緊張。當然,她建議德國企業還是要"提高警惕",而且她看到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這點,許多企業"在研究投資策略時稍稍顯得更加謹慎"。

中國仍是世界出口冠軍圖片來源: AP

她還是認為,中國當前的經濟陰霾還不至於引起恐慌,是許多媒體描述得太過誇張:"現在情況的還沒那麼糟糕。"

仍有巨大潛力

匯豐分析師埃瑟也有類似的看法。中國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城鄉收入差距,又例如日益尖銳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這些都需要北京下大力氣來解決--"相較於十幾個百分點,僅僅只有7%的增長率則會令這些問題解決起來更加棘手。"

埃瑟態度樂觀。他認為,中國經濟足夠強健,能夠渡過當下的發展難關:"我覺得中國的需求還是非常巨大的,並且在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仍有巨大潛力。"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