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德國華人被害史不該被遺忘」

安靜
2016年12月17日

如今的漢堡紅燈區曾有過德國唯一的唐人街。一場針對華人的納粹清洗行動讓其成為歷史。張添林是受害者之一,接手父親客棧的女兒如今正在與遺忘作鬥爭。

Ein Besuch im Hamburger Chinesenviertel
圖片來源: DW/J. Ju

(德國之聲中文網)推開漢堡"香港旅館(Hong-Kong Hotel)"的木門,會發現這裡的陳設並無異於普通德國老酒吧。走到L型吧檯的盡頭,仰望貼滿顧客笑臉的照片牆,目光自然會停留在一張中國伙兒的肖像上。而這位身穿中式大褂、清秀俊朗的年輕人正是這家酒吧加旅館的前主人,也是張雪芳(德語名:Marietta Solty,隨夫姓)的父親張添林。

見到張雪芳時,她正在吧檯裡用量杯調酒。作為目前漢堡紅燈區最年長的酒吧老闆,很多事情依舊親力親為。74歲的她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兒,一邊不忘和伙計及客人們調侃兩句。她語調輕柔,但語速極快。在這個以中老年男子居多的小屋裡,這位銀發女士就像照片牆上的那張肖像一樣:略顯突兀、引人好奇。

有故事的酒館

"你看,我小時候根本就是個中國姑娘,後來就完全長變了,"張雪芳翻出一張年幼時的照片感嘆道。

而在筆者眼中,這位旅館老闆娘擁有深色的眉眼和比同齡歐洲女性要年輕的發膚,舉手投足間又會不經意流露出些許含蓄氣質,這些都暗示著她的亞洲血統。

雖然已經接受過許多德語媒體的採訪,但是她仍然願意不厭其煩地從頭說起她父親和漢堡唐人街的故事

張雪芳的父親張添林於上個世紀20年代受伯父之邀從廣州來到漢堡。1938年,19歲的張添林接手了伯父的客棧。張雪芳的母親是當時店裡的一名來自波蘭的服務生,但是女兒出生後她就隨一名船長前往美國。隻身帶著女兒的張添林之後認識了一名德國女友。



毀於一旦

當時像張添林這樣和德國人同居的華人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危險。張雪芳兩歲時,被父親送到了其女友在海德堡的姊姊家,由此躲過了一場彌天大禍。

1944年5月13日,蓋世太保在漢堡唐人街發動"中國人行動(Chinesenaktion)",以"通敵罪"逮捕了當地所有華人。上百名華人被關進監獄和勞改營,受到非人待遇,其中至少17人喪生。大多倖存者在戰爭結束後離開了漢堡,包括張添林在內的為數不多的華人選擇了留下。

父親這段經歷的具體細節是張雪芳後來從歷史學家那裡知道的。她印象中的父親是沉默寡言的,不願提起在勞改營裡的遭遇。

今非昔比

在張雪芳的記憶裡,二戰後的唐人街上中國人已寥寥無幾。她回憶說:"我印象最深的是街上老樓裡的地下室裡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味道,香料、洗衣房、廚房可能還夾雜著鴉片的氣味,而且又非常陰暗,我很害怕去那裡。"

現如今,漫步在漢堡聖保利區史穆克街(Schmuckstrasse)和塔爾街(Talstrasse)上,除了能看到兩街交匯處的一塊紀念板以外,基本上已經找不到唐人街的影子,難以想像這裡近百年前中國餐廳和商鋪鱗次櫛比的景象。

張雪芳遺憾地說:"漢堡市政府很早就把那些老房子拆了。我覺得他們為保存和紀念這段歷史做得還太少了……甚至連附近的居民,現在大多數是年輕人,都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歷史。"



拒絕遺忘

張雪芳不會說中文,也沒去過中國,但是因為父親的故事,讓她覺得自己跟這個國家有著微妙的聯繫,她說:"我雖然是在德國出生,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拿著中華民國的護照。"

1983年,張雪芳從去世的父親手中接管了「香港旅館」。她一直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這段唐人街以及華人被迫害的歷史。 2009年,康斯坦茨大學的四名學生製作了一部名為《陌生的家鄉》的紀錄短片,講述了漢堡唐人街的故事。該片獲得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頒發的"2009/2010中德科教年最佳影片"獎,並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德國館播放。

自此之後,漢堡「香港旅館」引起了德國媒體的廣泛關注。然而可惜的是,這段往事迄今依舊未被收錄到漢堡市博物館裡。張雪芳珍藏著從父親和歷史學家那裡獲得的珍貴照片和歷史文件,她就像一個移動的迷你博物館,除了接受採訪,也偶爾會出席一些講座和研討會,但是畢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

談到這裡,張雪芳苦笑道:"幸好我的一個孫女對這段歷史也很感興趣,這也成為她在學校裡演講的題目。為此我感到很欣慰,我真的不希望這段歷史被人遺忘。尤其是現在德國右翼又有抬頭之勢的時候,這段歷史就更不該被遺忘了。"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