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藍卡」無人問津

2012年11月22日

德國為了吸引外來人才推出的「藍卡」到目前為止幾乎無人問津。負責管理的部門表示,這一政策正式實行三個月後,只有139名來自歐盟以外的專業人士獲得了這種在德國的工作居留許可。

Symbolbild Blue Card Europa, Frau, die eine Kreditkarte mit dem Eurosymbol zeigt Konkurrenz zur Greencard der US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一新的措施正在走向滅亡嗎?雖說從今年8月份開始,取得"藍卡"在德國工作的門檻已經明顯有所降低。但是預期中的申請潮還是沒有出現,最起碼到現在為止是這樣的。對於德國工商聯合會的哈德格(Stefan Hardege)來說,現在開出一張期中成績單還為時過早。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加強"藍卡"在國外的宣傳攻勢。"對於專業人員來說,他們過去不太容易到德國來工作。現在,這已經從根本上變得更加簡單。但是,外國的專業人員也必須瞭解到這方面的訊息。這種訊息需要更好的得以傳播,宣傳的力度也應該加大。"

通過"藍卡",歐盟以外國家的高校畢業生可以簽訂一份年薪最低為44800歐元的工作合同。這種年收入上的門檻過去是66000歐元。"藍卡"也就是一份被簡化過的3年工作簽證,這一新政策從2012年8月份開始在德國生效。

"藍卡政策還沒有失敗"

德國融合及移民政策基金會專家委員會負責人芬克(Gunilla Fincke)也表示,現在還不能說"藍卡"政策已經失敗。她指出,德國過去幾十年都在建立非移民國家的形象,現在哪怕是通過方向性的法律修改也無法輕易的擺脫這一形象。人們如今必須提高"藍卡"在其他國家的知名度。芬克建議,應該在德國駐外代表機構委任移民問題專員,向對"藍卡"有興趣的專業人才提供咨詢服務。

在德印合資企業工作的印度工程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哈德格指出,德國許多行業多年來一直缺少專業人才,比如說在汽車及機械製造、研發和醫療護理方面。"這些行業中的許多企業在用人時都遭遇瓶頸。其中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們找的不僅僅是工程師和學者,在職業技校層面上,企業也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人選。"

德國聯邦就業局最新估算的結果顯示,截止到2025年,德國專業人才供給缺口達350萬人。因此,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梅茨勒(Christoph Metzler)認為,"藍卡"向境外專業人才發出了一個明確的積極訊號,鼓勵他們在德國謀職。他指出,在爭取"最聰明的腦瓜"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宣傳力度。比如說,企業方面已經推出了"多元化憲章"

梅茨勒介紹說:"1250家企業已經保證,特別歡迎來自不同國家的員工前來就職。聯邦政府以及各州都有自己的行動計劃,其中有意思的包括一個名為"在德國立業"(Make it in Germany)的網頁。現在,來自印度的一名年輕工程師可以從中瞭解德國的日常生活,他將處於怎樣的環境。而且,他在一張世界地圖裡可以找到,印度境內都有哪些與此相關的活動。比如說他首先可以從歌德學院獲得關於德國的基本訊息。"

德國未來在醫療護理專業人員方面有巨大缺口,已經開始考慮從中國引進人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老德國"同樣受益

除此以外,對於已經生活在德國,擁有國外職業證書的人來說,找一份符合自己專業的工作並不容易。他們的學歷證書經常得不到認可,所以也無法從事相關職業。梅茨勒認為,聯邦政府在這方面推出的簡化政策至關重要。"現在有一個中央訊息網站,叫 "bp-portal"。企業和商會可以通過它瞭解其他國家職業教育體制的訊息。這當然非常有用,可以不僅僅讓新來到德國的專業人才受益,也可以給已經在德國生活的人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

作者:Monika Lohmüller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