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藝術家老年生活成問題

2012年11月4日

老年貧困是德國的熱門話題,備受關注的是將面臨這一問題的低收入人群。甚至,德國那些還沒成為大腕的藝術工作者現在就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

receiving aid © Andreas Wolf #22057547 African hands with coins
圖片來源: Fotolia/Andreas Wolf

(德國之聲中文網)約爾根‧范貝爾格(Jürgen Feneberg)說,"如果你出了名,那就未來的生活不成問題。但我認識的大部分藝術工作者,他們的工作僅僅能維持生計。我的生活也只是滿足體面的生活而已。"范貝爾格是一個藝術家,在柏林克羅伊茨貝格區(Kreuzberg)擁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是德國眾多畫家中的一員。范貝爾格的專業是繪畫和雕塑藝術,有固定的客源。1980年末開始,他把家從德國南部的阿爾高(Allgäu)搬到了柏林,並成為了一名職業藝術家。

在德國,大部分音樂人、演員和作家都是自由職業者。究竟這一領域有多少從業人員還很難說,因為每個藝術高校畢業生都可以算是一名自由職業藝術家。大部分藝術家獨立工作,靠出售自己的藝術作品為生。但往往他們的生活狀況並不理想。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沒有足夠的養老金。當然,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在高收入藝術工作者中。

活在當下的藝術家范貝爾格圖片來源: Stephanie Nückel

大部分藝術家缺錢

據設在德國威廉港( Wilhelmshaven)"藝術家社會保險"(KSK)的數據顯示,2011年,所有必須參加該保險機構投保的自由職業藝術家,包括造型、表演和音樂藝術領域自由職業者的平均年收入在1.4萬歐元左右。也就是說,這一人群每個月的毛收入還不到1200歐元。參保人向藝術家社會保險支付部分醫療、護理和養老保險。其餘的一半保險費用從企業單位固定員工上繳的社會福利稅中獲得補貼。

月收入不到1200歐元的水準已接近德國設定的貧困線每月約1000歐元的收入。作為國家法定養老保險,藝術家社會保險的保險費取決於個人收入的多少,收入越低就意味著今後獲得的退休金越少。實際上,藝術家還可以通過額外購買私人保險增加養老金的收入。范貝爾格就購買了私人養老保險,但是他說:"即便如此,購買的私人養老保險也十分有限。"

德國藝術家馬庫斯‧呂佩爾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為了理想,活在當下

維尼卡‧米爾什 (Veronika Mirschel)在德國服務行業工會(Verdi)負責自由和個體職業工作者事務,十分瞭解個體演出公司的情況,她說,"作家、演員和造型藝術工作者的收入沒有規律,參差不齊","總體而言,德國藝術工作者的收入並不理想。" 因此,許多藝術家同時兼職的情況並不罕見。米爾什接著說:"如果順利的話,他們至少能找到相關領域的兼職。例如,造型藝術師可以幫企業設計網頁,演員能從事幕後配音的工作。"

然而,有些藝術家的工作並不只是為了錢。德國一些著名藝術家,如畫家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馬庫斯‧呂佩爾茲(Markus Lüpertz)、演員馬裡奧‧阿多夫(Mario Adorf )和作家莫妮卡‧馬龍(Monika Maron),他們都是到了退休年齡還一直從事藝術創作。范貝爾格明白,藝術家的人生往往不同於常人的生活,他說,"我不是不知道,如果繼續堅持藝術,老了之後會面臨怎樣的生活,但我也已經習慣,享受活在當下的生活。"

作者:Klaudia Prevezanos 編譯:嚴嚴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