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記者大寫中國:四本中國書一擁而上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6月11日

中國激動著世界,人們談繁榮的大都市上海,談2008年北京奧運,談宇航和導彈試驗,談兩位數的增長。然而,光輝燦爛也會投下陰影:缺乏言論自由,許多處被破壞的環境,貧富進一步分裂的社會。日前,有四本描述中國的德語書走上書市,作者們(多為記者)從不同的角落觀察了中國。德國之聲報導如下。

長城圖片來源: HA Schult

來自亞洲的進攻-新經濟強權如何超越我們

沃爾夫岡.希仁(Wolfgang Hirn)是「經理周刊」的記者。在「來自亞洲的進攻-新經濟強權如何超越我們」(Angriff aus Asien – Wie uns die neuen Wirtschaftsmächte überholen)一書裡,他橫跨世界,把所有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全部囊括在內。巴西和俄羅斯提供原料,印度和中國將之用於自己的發展。希仁的論點是:幾百年之久的西方統治漸漸走向終點;慢慢地將產生一個新的世界秩序,一個多元的,主要非西方的世界秩序。

這本書章節分得一目瞭然,讀者隨時可以進入其中任何部分。希仁寫得緊湊而又具體:他介紹了諸如海爾這樣在西方幾乎不為人知的企業,這個企業如何以洗碗機和洗衣機創造著數以億計的營業額,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品牌之一。這位作者作了大量採訪,引用了大量報刊資料。當然也出現了若干重複之處。德新社記者說:「中國模式的陰暗面,如沒有獨立的司法,死刑問題和巨大的環境問題,希仁只是在最後用了短短兩頁去寫。這篇幅實在是太少了。」

新世界強權中國

烏爾斯.雪特裡(Urs Schoettli)是新蘇黎世報駐北京記者。在「新世界強權中國」(China – Die neue Weltmacht)一書裡,他論點同樣是:21世紀將成為亞洲世紀。他要求西方加強研究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他指出,這樣才有可能把分析今日中國發展的政治風險。雪特裡簡單敘述了中國歷史:從孔子,經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他讚揚了中國從70年代末的開放政策以來的經濟成就,但也指出,中國就其大多數居民而言還是個發展中國家,他也談論了環境的高負擔。他描述了財富的差距,描述了作為繁榮的重要組成貢獻者、卻幾乎享受不到任何權利的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這位作者確定,在人權和公民權方面,中國有著重大缺陷。同時,他令人信服地分析指出,大多數中國人比起以前來有了更多的權利和自我責任;儘管媒體仍是集中化的,但也享有了比以前多的自由。

這位作者對問題和機會採取區別對待的方式,認為,不能對中國籠統地下定義:「在毛的時代,中國處在一個統一的低發展狀態,處在同一個石器時代中。今天,那裡的發展狀況在21世紀到中世紀之間,因地而異。」

尋找紅色巨梟-中國的資本主義革命

奧利弗.奧古斯特(Oliver August)在1999年至2006年間為泰晤士報駐中國記者,德新社記者說,他的「尋找紅色巨梟-中國的資本主義革命」(Auf der Suche nach dem roten Tycoon - Chinas kapitalistische Revolution)一書書名聽上去像是什麼似曾相識的小說。這本書實際上應該說是一本報告文學作品。他的作品的主人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大腐敗醜聞之一的主角-賴昌星。

賴昌星從一個農民兒子成長為商界大亨,大案發作後,他逃往加拿大。奧古斯特描述了共產主義制度裡資本主義是怎麼發展的,介紹了中國新富和移民的生活。讀者可以從中瞭解到食文化在中國的價值,瞭解到人們為什麼追求名稱和頭銜,瞭解什麼是哥們情誼,還有中國語言的奧秘。這本書貫穿始終的紅線是賴昌星的起與伏。但,德新社記者評論道:這根紅線經常看不見了,這本書寫得很長。

長城

尤莉亞.洛維爾(Julia Lovell)的「長城」(Die Große Mauer)一書寫的是中國的「民族象徵」。她描述了長城在中國各朝代的歷史,和它最後在外來侵略面前的一無所用。她澄清了關於從月球上可以看到長城、可以看到它固定的界線、它是完整的和統一的這樣的傳說。

這位女作者以長城為鏡,觀察了中國歷史,並且聯繫到當今:中國政府與網路的危險鬥爭著,但這種防火長牆同樣是有許多漏洞的。德新社記者評論道:「洛維爾此書充滿細節,對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是一個發掘場。」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