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德國媒體報導,本周一(11月28日)德國聯邦政府的負責官員和軍火工業界代表在總理府舉行高層會議,商討提高彈藥產量,為聯邦國防軍保障補給的事宜。
此前有數據顯示,德國軍隊目前的彈藥庫存達不到北約的最低要求。按照北約的要求,成員國儲備的彈藥應足夠供應30天戰事的需要。柏林政府承認,彈藥短缺的問題涉及聯邦國防軍的全部領域。聯邦政府發言人赫伯斯特萊特(Steffen Hebestreit)表示,整體而言,軍中「所有地方」都面臨這一問題。
只夠用幾天
被問到德軍的彈藥到底「夠用幾天」?發言人表示,出於安全考慮不能透露。《法蘭克福匯報》援引聯合執政的綠黨主席諾裡普爾(Omid Nouripour)稱,據他所知,德國聯邦國防軍目前的彈藥儲備只夠用兩天,「當然這是絕對太少了。」
據聯邦國防軍聯合會警告稱,德軍的彈藥缺口價值達200億到300億歐元。聯邦國防軍彈藥不足的問題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這一情況又有所加劇。
擴充軍備、對烏供武:俄烏戰爭帶給德國的深刻轉變
要麼太少,要麼太老,要麼太不好用:多年來,針對德國聯邦國防軍裝備的投訴綿延不絕。新防長克蘭普-卡倫鮑爾面臨挑戰。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U. Baumgarten聯邦議院國防專員巴特爾斯(Hans-Peter Bartels)在其一月底提交的年度報告中寫道:「聯邦國防軍遠說不上裝備齊全。幾乎每個領域都缺器材。」聯邦國防軍的豹2型主戰坦克也存在這個問題,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Gambarini「美洲獅」步兵戰車的情況也不樂觀。今年2月,在244輛交付的戰車中,只有60輛可以投入使用。國防部對於這些新設備的交付品質不滿。實際上,它們只是試用版:預計這款戰車完全準備就緒不會早於2024年。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維修部隊永遠在忙。而這裡也不是沒有問題:有時會缺少重要的備件。國防專員巴特爾斯抱怨道,目前工業維修總是「等待時間過長」。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U. Baumgarten不上天的飛機:對於軍用運輸機A400M而言,這是常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款運輸機被看作是「問題飛機」——費用比預計的高;到貨比預計的晚;功能比預計的少。由於可以投入使用的飛機太少,目前聯邦國防軍還在繼續使用已用了50個年頭的C-160運輸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Hirschberger根據一份內部報告,聯邦國防軍的直升機中也只有一小部分達到戰備水準。報告稱,德國陸軍航空兵有53架這種虎式武裝直升機,然而去年平均只有11.6架可以投入使用。而NH90和CH-53型運輸直升機的情況也是類似災難性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Gollnow海軍訓練艦「戈爾希‧福克」(Gorch Fock)本來的維修費用應只有1000萬歐元。如今,花銷已經爆炸,激增至1.35億歐元,目前付了將近7000萬。前防長馮‧德萊恩承認,聯邦國防軍在預估費用時出現嚴重錯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Büttner德國聯邦國防軍總檢察長佐恩(Eberhard Zorn)在今年3月的一份內部報告中對目前的情況表示不滿,海軍的情況尤為岌岌可危:在去年的5個月中,沒有一艘212型潛艇處於戰備狀態。該報告引發的後果是:時任防長馮‧德萊恩表示,未來不再公開這些數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士兵們想要這款突擊機槍,而防長不想要。這款機槍因為在實驗室極端溫度條件下測試時出現射擊不準確而被剔除。然而,配置後繼槍型的過程非常不順利,可以概括為花費高、運氣差、故障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Baumgarten不僅僅是這些大型設備存在問題:國防專員巴特爾斯指出,防護背心、靴子、衣服、頭盔以及夜視設備這些裝備也太少,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繁冗複雜的官僚體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 國防部一名發言人表示,過去數年,政府已經大幅提高了訂購彈藥的支出,從2015年的2.96億歐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7億歐元。2023年的政府財政預算中,計劃支出11.25億歐元購買彈藥。
《明鏡》線上報導,國防部國務秘書齊默表示,將盡快提交聯邦國防軍所需彈藥的清單,以便軍火生產企業按需開動生產。執政的社民黨主席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也呼籲軍火工業界盡快提高彈藥產量。
不過,德國國防工業聯合會的主席阿茨波迪恩(Christoph Atzpodien)反駁說,不能批評企業不及時行動。他稱,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不到一周,德國軍火企業對政府就表示可供應價值100億歐元的彈藥、武器備件等軍事物資,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接到訂單。而軍火企業不可能在沒有拿到訂單的情況下大量生產。
擔憂中國供應鏈
另據網路媒體Security Table報導,軍工生產的某些重要前期產品來自中國,而這一供應鏈一段時期以來不再順暢。報導引述業界人士稱,德國彈藥生產企業的不少供貨商在中國或由中資控股。這些供應商,比如火藥廠家一年以來已不再向西方客戶供貨,原因不甚明了。後者只能在歐洲尋找替代,這導致生產周期延長。現在德國廠商購買火藥,供貨期往往長達兩到三年。
德國《世界報》舉了另一個例子:無論是槍枝還是坦克火炮,製造彈藥推進器所需的棉短絨(Linters)最主要的供應商都在中國。幾乎所有歐洲武器生產商都從中國進口這一前期產品,其中包括德國軍火巨頭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瑞士子公司Nitrochemie Wimmis。但自新冠疫情以來,棉短絨的供貨時間大大延長,現在客戶要提前6到9個月訂貨。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