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莉娜‧海德爾(Lina Heider)是一位天才少女。她只讀了一年小學,就跳級進入中學。在波昂的一所文理中學,她又多次跳級,在11歲拿到畢業證,成為德國最年輕的高中畢業生。此外,她還完成了波昂大學的中學生研究項目,也是波昂數學俱樂部的成員,並參加了旨在培養年輕理工科教師的Milena項目。
然而在過去幾日,讓她成為焦點的不僅是「學霸」、「天才」這些標籤,還有關於她的虛假新聞。
假新聞聲稱莉娜一家是阿富汗難民
過去數日在社媒上,聲稱莉娜‧海德爾來自阿富汗難民家庭的假新聞瘋傳。這些帖子稱,莉娜一家來自哈扎拉族,他們此前從阿富汗逃到德國。這些帖子還稱,主流媒體故意隱瞞了她的出身,聲稱媒體只有在報導負面新聞時才會提及移民背景,「這是種族主義醜聞!」
這些在Instagram、TikTok、X平台上流傳的內容是不實的。如今已經很難確定謠言源於何處。確定的是,這些虛假新聞的炒作背後有伊斯蘭網紅塔裡克‧貝(Tarek Baé)助推,他在社媒上有約40萬粉絲。據德國二台報導,塔裡克‧貝曾被指與極端主義團體有聯繫,並粉飾伊斯蘭極端主義。
塔裡克‧貝7月6日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條關於莉娜‧海德爾的帖子,寫道「她的父母從阿富汗逃到了德國,沒有任何媒體提及此事」。該帖子迅速獲得超過5萬個贊。此後,更多帖子以及關注移民、難民話題的頻道開始傳播這條假新聞,批評德國「種族主義」。
據《法蘭克福匯報》報導,在相關帖子下方,有社媒用戶聯想到自己的經歷,表示「我的父母也逃離了阿富汗,看到(莉娜)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我深受感動。與此同時,我不得不想,阿富汗還有多少同樣才華橫溢的女性,永遠無法充分發揮她們的潛力……。」還有用戶將批評矛頭指向德國教育部長普裡恩(Karin Prien):「普裡恩女士,請辭職,不要再提出那些魯莽、應受譴責、無禮且傲慢的建議,要求未來限制小學移民人數。這個女孩就是世界眾多移民學生的鮮活例子。」
莉娜只用了6年時間就完成了德國學生通常需要12、13年完成的課程。圖為11歲的莉娜從校長手中接過高中畢業證書圖片來源: Benjamin Westhoff/dpa/picture alliance 莉娜‧海德爾確實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少女,但她來自阿富汗的說法是錯誤的。莉娜的家人已向德國二台澄清:莉娜出生在德國,她的父母並非來自阿富汗,而且這個家庭也沒有難民背景,請人們尊重他們一家的隱私。
在被德國二台報導並被要求置評後,伊斯蘭網紅塔裡克‧貝調整了其帖子的描述,寫道:「更正:父母並未逃離阿富汗。我已經就傳播該訊息向這家人道歉。」不過,據海德爾一家的訊息,他們尚未收到塔裡克‧貝的道歉。另一些社媒帳號則繼續沿用錯誤說法,繼續聲稱主流媒體不願談及「她的祖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德國各聯邦州對本州的教育體系有著絕對的主導權,各州教育體系之間也存在著巨大差別。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F. Kästle德國兒童在6歲前上幼兒園,6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根據每個聯邦州的具體規定,義務教育持續到9年級或10年級。除非出現特殊情況,例如身患重病,否則所有的學齡兒童都必須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armann德國小學新生入學的第一天每個人手裡都會捧著一個大禮袋,禮袋裡裝著各種糖果。小學生們由此步入了「人生的新階段」。德國的教育體系不是由聯邦教育部主導而是由各個聯邦州負責。多數聯邦州的小學為4年制,但是柏林的小學為6年制。
圖片來源: imago/Kickner小學畢業前,老師會給每個學生做出不同的推薦,建議他們在文理中學(Gymnasium)、綜合中學(Gesam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或者普通中學(Hauptschule)繼續就讀。但是北威州的父母往往不聽從老師的建議,他們更傾向於將子女送入他們選擇的學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R. Hottas文理中學為德國各高校培養後備軍。文理中學畢業後可以獲得專科學校文憑或者高中文憑。文理中學的課程安排從數學、化學到外語、藝術、哲學、體育,內容十分全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BeyondFoto多數聯邦州實科中學的設置從5年級到10年級,教學內容和文理中學相似,但是外語教學種類相應較少。實科中學的畢業生往往會繼續就讀於技術或者經濟專科學校。而成績格外優異的學生也可以轉學去文理中學或者綜合中學,之後可以得到高中文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W. Bahnmüller普通中學的教學內容和其它學校類似,只是教學進度較慢。而且普通中學安排的結合實際操作的課程內容較多,以方便學生畢業後可以順利升入職業學校或者開始職業培訓。普通中學的畢業生同樣也有機會轉入文理中學或者綜合中學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Baumgarten上世紀70年代,德國社民黨政府建議對當時的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在文理中學、實科中學和普通中學之外又引入了綜合中學。此後綜合中學的數量不斷增加。綜合中學的畢業生也可以獲得高中文憑。一些學生在9年級或者10年級畢業後選擇轉入職業學校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u. umstätter現如今大約一半的小學生畢業後都會進入文理中學。不過綜合中學現在也很受歡迎,因為進入綜合中學的學生不需要立刻決定未來究竟是讀大學還是學一個實用的技能。在一些大城市,綜合中學的報名人數甚至多於招生人數。例如去年科隆就有1000名小學畢業生沒有收到綜合中學的錄取通知書。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blickwinkel/M. Begsteiger文理中學的5、6年級算是適應期,如果一些學生在這期間感覺教學內容過難,老師會建議他們轉學去實科中學或者普通中學。與之相反,其它類型中學成績優異的學生也可以轉學去文理中學。但是綜合中學往往是一位難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Pleul普通中學和實科中學的畢業生一般會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在這裡學生們既學習理論知識,又可以練習實踐操作。普通中學和工廠企業的聯繫緊密,學生在校期間就有機會積累很多實習經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Zentralbild/J. Büttner理論上,身體帶有殘疾的學生一般都就讀於特殊學校。但是有不少批評意見認為,這種做法會將殘障學生同同齡孩子隔離開,所以一些學校也招收殘障學生。可是這也同樣招來了批評之聲。反對者認為,如果學校缺少接受過相關培訓的教師,那麼這些殘障學生就無法得到相應的特殊照顧。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Wüstneck學生們下課的時間經常變化,有時候下午3、4點下課,有時候中午之後就沒課了。這讓上全天班的父母很是頭疼。目前提供全天制課程的學校數量仍不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F. Jouanneaux德國也有一些私立學校,例如蒙特梭利中學、華德福中學、寄宿學校和教會中學。不過多數學生還是就讀公立學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BilderBox/Mc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