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受貿易戰、全球衝突和世界景氣疲軟趨勢影響,德國經濟增速再度趨弱。2019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只增長了0.6%,而2018年和2017年則分別還是1.5%及2.5%。聯邦統計局周三(1月15日)公佈了這一初步統計結果。
根據這一統計結果,2019年是德國經濟2010年以來連續增長的第十個年份。10年前,這個歐洲最大國民經濟體正致力於走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2009年嚴重蕭條困境。
聯邦統計局指出,去年,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再度成為扶持景氣的重要支撐,個人消費支出增長1.6%,明顯高於此前兩個年份。此外,建築業持續興旺。國家的支出也有所增加,這些支出中包括社會福利及雇員薪資。
統計數字顯示,尤其對出口型的德國經濟而言,2019是艱難的一年。貿易爭端和英國脫歐鬧劇使顧主不知所措,遏制了投資。汽車、機械製造等德國關鍵行業,以及電子、化學工業明顯受到影響,製造業在去年甚至陷入衰退。
因此,外貿不再是經濟增長引擎。據初步計算結果,進口增長1.9%,高於商品和服務出口(僅為0.9%)。
不過,由於經濟依舊增長、利息持續低下,國家財政仍繼續受益,但不如2018年。
德國總財政盈餘近500億歐元
雖景氣趨弱,德國國家財政去年仍連續第六年獲得盈餘。根據聯邦統計局周三公佈的數字,聯邦、州、城鎮和社會保險機構的總收入多於支出498億歐元,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5%。2018年盈餘620億歐元,為迄今最高紀錄。
世界經濟研究所(IfW)一名稅收問題專家在解釋去年國家財政仍有巨大盈餘這一現象時指出,景氣趨於黯淡尚未反映在就業市場上,而另一方面,"就業和薪資又有增加,導致稅收和繳費收入增加",個人消費和建築業火爆使金錢大量流入國庫。他指出,"與此同時,低息時期減輕了國家預算負擔,……此外,很多本計劃用於投資的撥款根本就未動用"。
凝煉/葉宣(德新社、路透社)
住得差、吃得省、無家可歸又出不起門:在德國這樣的富裕國家,也有不少人要面對貧窮。攝影師Shamsan Anders的這組照片展現了德國貧窮的「模樣」。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這裡是不來梅的Grohner Düne區,據統計這裡是全德國貧困風險最高的地方,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屬於貧困人口。在德國,收入低於平均線60%的人,被視為貧困人口。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不來梅有三個為窮人提供的「救濟餐桌」,膳食都靠公司、麵包房、超市等捐贈。圖片上,「救濟餐桌」的工作人員正在為Burg「餐桌」做準備,每天有大約125人來這裡。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 來「餐桌」的有個人,也有家庭;有德國退休人員,也有移民、難民。其中一個救濟餐桌的負責人表示,不來梅是一個多元的城市,「沒有緊張氣氛,餐桌的氣氛充滿寬容和感激」。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在「餐桌」幫忙的很多都是志願者——比如圖上80歲的退休老人Werner Dose。此外,還有一些實習生和「一歐元工作」者。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位於德國東部的哈勒,曾經別具魅力,是民主德國的重鎮。如今,這個城市日漸衰敗。在哈勒新城,有很多閒置的破舊樓房。當地失業率很高,前景很差。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上不起課外輔導、辦不起生日聚會、參加不起體育協會——德國有超過200萬的「窮孩子」。在哈勒新城,兒童的貧困率更高,三分之一孩子的家庭都要依靠社會福利、社會救濟。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Schnitte Ost」這個援助機構向大約50個孩子提供幫助。孩子的年齡在6至15歲之間。負責人說,「我們的座右銘是:不讓孩子餓著肚子回家」。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Schnitte Ost」的負責人表示,對該機構的需求持續增加,很多孩子來自難民家庭。該援助機構除了提供免費餐飲外,也輔導孩子們的功課,提高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也包括教孩子們刷牙。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在柏林,大約6000人流落街頭,其中60%是外國人,他們大多來自東歐國家。在歐洲大城市,近年來流浪漢的人數持續增加。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Jörg是一名建築機械師,38歲的他已經在街頭生活6年了。他曾受過正規職業培訓,然而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腿。他抱怨,柏林的流浪漢越來越多,互相之間的競爭更強了。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重新玩打擊樂,「那真的讓我很開心」。
圖片來源: DW/Shamsan An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