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媒:梅克爾爭取連任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嚴嚴
2016年11月21日

距離明年德國大選還有11個月的時間,梅克爾宣佈將尋求第四次總理競選的消息引發德語媒體紛紛「發聲」。在「非她莫屬」的聲音外,也有媒體刊文稱,這是梅克爾做出的一個錯誤決定。

Deutschland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in Berl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ohn

(德國之聲中文網)星周刊(Stern)線上評論員Lorenz Wolf-Doettinchem發文稱,梅克爾總理希望參加明年的大選尋求第四個總理任期--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文章作者以題為《12年已足夠(Zwölf Jahre sind genug)》在開篇寫道,"是的,她是當今自由世界的領袖。是的,她領導德國度過了金融危機。是的,她在難民危機問題中展現了人性的一面。但即便如此,梅克爾還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民主的本質就在於政權的更替--這是總理梅克爾對以總統身份最後一次到訪德國的歐巴馬的評價。她說的沒錯!在美國,總統可以連任一次,總任期年限是8年。"

作者接著話鋒一轉說,但是看看過往德國的歷史,"不管是艾德諾(Konrad Adenauer),還是柯爾(Helmut Kohl )--他們的總理任期都太過長久。這兩位前總理在最後任期中都表現出對解決問題的無力。他們抵制的一個事實是,每個人都是可被更替的。然而,這正是我們民主的成就。"

"梅克爾也是可以被替代的。距離明年大選還有11個月,可以說梅克爾和她領導的政黨基民盟已錯過了最佳時機。但在柏林幾乎沒人會懷疑,馮德萊恩有能力可以隨時接任總理一職。在基民盟黨內幾乎沒有誰可以像她一樣已做好擔任總理的準備。"

但作者也指出,"是的,也有很多原因來說明,為什麼梅克爾必須繼續擔任總理:世界局勢的不穩定。這位基民盟主席受歡迎程度仍很高。明年秋季新政府的組建可能是困難的。"

作者最後還寫道,"儘管梅克爾為德國作了很多偉大的事情。然而,現在她高估了自己。梅克爾應更好的抵住誘惑--為了我們的國家,也為了自己。"

梅克爾在媒體談難民政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

《每日新聞》:坐等是行不通的 

每日新聞(Tagesschau)線上的作者 Tina Hassel發表評論稱,"梅克爾被視為是值得信賴和有經驗的領導人,但單憑此不足以令其第四次當選總理。梅克爾不得不應對她並不喜歡的兩項挑戰:爭論和流露出情感。"

"正如梅克爾本人所說,現在人們對她尋求第四次連任的消息應該並不感到驚訝。如果今晚傳提出的訊號是:梅克爾別無選擇必須再次參選,因為其削弱無力的黨派無法推舉出另一名總理候選人了,那才是令人不快的。"

"是的,梅克爾值得信賴,且政治經驗豐富。這很好!只是,誰如果在政壇已經不能感到完全得到支持的時候,經驗本身也幫不了什麼。恰恰相反,經驗並不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而是產生問題的一部分。"

作者對此指出,"對梅克爾來說,她必須重新證明自己有能力第四次當選總理一職。她必須直面,她實際上不喜歡的問題:為了爭論而爭論和流露出情感。但只有在一個互相尊重、彼此坦誠的爭論文化中,才能讓激烈的爭論平息。"

時代線上:自由世界的領袖?

德國《時代》周刊線上發表評論寫道,"梅克爾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全球經濟危機和消除人們不斷增長的對未來的恐懼。這就是為什麼梅克爾現在擔負著一個歷史任務。"

周日(11月20日)梅克爾在基民盟主席團會議上宣佈謀求再次連任總理得消息,對此文章作者寫道:"梅克爾再度參選德國總理這件事,反正沒人表示反對。因為基本上她別無選擇。"

"她別無選擇的原因之一是,國內政治原因。不僅因為難民政策,而且作為現代自由主義政策的代表,壓力既來自黨內同事,又來自右翼民粹主義,這讓她無法不面對現實--她必須捍衛自己的政策,她也必須證明她能做到。"

"這與梅克爾是西方世界救世主的角色並不是沒有矛盾。梅克爾的執政並不是沒有瑕疵的,特別是在其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令我們陷入了一種不得不真正捍衛多元民主的境地。"

作者最後總結梅克爾任期的近八年指出,"八年來,德國的節約緊縮和'剝削鄰國'政策造成歐洲經濟的停滯和大蕭條,而且也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歐盟這個全球最強經濟體未能推動世界經濟的復甦,也沒能成為全球經濟強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