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媒點評:英國依然離不開歐洲

文山(摘編)
2020年12月25日

聖誕節當天的德語報刊,紛紛刊評分析了達成脫歐貿易協定後的英歐關係走向。《世界報》、《奧格斯堡匯報》都認為,英國與歐盟仍然相互需要對方。《商報》、《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協議只是一個開端。

Symbolbild Brexit Verhandlung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S. Rousseau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以"英國的命運依然在歐洲"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英國是否真能如脫歐派所願,在離開歐盟之後更有活力地應對21世紀的挑戰,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質疑這一點。她用清晰的語言指出,英國人在脫歐問題上犯了錯誤。自從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歐洲人聽了太多的來自倫敦的有關國家主權的宏大詞句。但是來自德國的馮德萊恩對主權有著別樣的理解。在她看來,主權意味著邊境開放、整個歐盟內部的勞工自由、定居自由、求學自由、商務自由,也意味著'在這個大國競技的世界上將我們的力量整合起來,用一個聲音說話'。馮德萊恩認為,沒有任何協議能夠改變世界上的實力對比,'而我們是巨人之一。'她送別英國的潛台詞就是:脫離了歐盟的英國不再是巨人。"

"馮德萊恩還引用詩人艾略特(T.S. Eliot)說:'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我的結束是我的開始。'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稍後則在倫敦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說,新協議也意味著英歐關係的新開端,而近期的英歐關係並不和諧。對於約翰遜而言,退出歐盟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是一個新開端:他必須向英國民眾兌現當初'脫歐治百病'的承諾。同時,他也在協議中對歐盟作出了不少讓步,即便在脫歐後,英國依然不可能繞得開歐盟。對於英國而言,歐洲依然是它的命運。"

《商報》的評論則預言,脫歐後的英國,注定會在不久後重新向歐盟靠攏。

"不列顛島距離法國只有30公里,鄰居間的談判也永遠不會終結,只要看看瑞士和歐盟便可略知一二。歐洲各國之間----包括英國在內----有著無數可以也必須合作的領域。外交、國防、氣候政策合作是理所應當,科技和文化領域同樣如此。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自由遷徙早晚也會重新變得可能。"

"關鍵是,脫歐貿易協議為今後的建設奠定了基礎。誠然,與雙方此前各自設想的版本相比、與理想的版本相比,這是一份糟糕的協議。但是再糟糕的協議也總歸好過沒有協議。"

《法蘭克福匯報》則注意到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交通中斷對脫歐協議的微妙影響。

"不論如何,後脫歐時代的英歐夥伴關係不必在一個被毒化的氛圍中開始。鑑於在歐洲多國肆虐的疫情,要是雙方沒能達成協議,就會是一場災難,這樣的國家層面的過失將會是不可饒恕的。"

"也許,英國邊境口岸的亂象發揮了一定作用。現在,英國民眾以及歐盟27國民眾不必面對無協議脫歐的冷酷局面。是時候翻開新篇章了。脫歐大戲已經耗費政治精力太久太久。"

圖片來源: Hans Lucas/imago images

德廣聯的評論認為,最需要這份協議的人是英國首相約翰遜,因為一旦出現無協議脫歐的亂局,他的政治形象將會一落千丈。

"最終,約翰遜作出了讓步。但是他又能有什麼選擇呢?每一份協議都意味著讓步,沒有讓步的協議不能叫做協議,而是我說你記的命令。即便是投票要求脫歐的1700萬英國選民,也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只有少數強硬派在向約翰遜以及之前的梅首相(Theresa May)施壓,他們執著於'獨立''自主'等模糊的概念。但是,沒有人想要靠這份脫歐貿易協議去質疑英國的主權和獨立。"

《奧格斯堡匯報》則指出,脫歐後的英國,仍然必須和歐盟合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不論是疫情,還是氣候保護,抑或是相互協商的對俄、對華、甚至對美政策,脫歐貿易協定暫時沒有包含的這些內容,都必須繼續在談判桌上落實。現在的協議,只是一副框架,大家應該在框架上繼續建設。英國和歐盟仍然相互需要對方。"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什麼新冠?全是扯淡!」

02:2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