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東五金工會罷工以失敗告終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29日

本周六(6月28日),德國五金工會宣佈,德東地區冶金工人為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而持續了4周的大罷工以失敗而告終。這在德國工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五金工會主席茨維克說,今後,有關縮短工時的談判應該在企業內部進行。

罷工已成為過去圖片來源: AP

言外之意,工會將不能象以往那樣為該行業的所有職工爭取到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工作時間。這樣,德東地區冶金行業的職工將不同於他們在西部的同行,實施全行業(flaechendeckend)的統一工時制。本來,這場罷工的主旨是縮小德國東西部之間的差別。統一14年後,德東地區的工人理應有權為同工同不同籌的現實提出疑議。然後,事與願違,罷工的失敗使東西之間的差異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得到加強,因為罷工失敗本身便是一次對現行制度的認可和加固,並由此為下一輪勞資談判奠定了基礎。

今年6月初,德東地區的薩克森、布蘭登堡以及柏林市的五金行業開始了爭取向西部那樣的35小時工作制的罷工。但罷工開始之後,五金工會立即遭到了來自各界的批評。工會主席茨維克承認,德國社會的公眾意見同本次工會的立場截然相反。工會同僱主的談判多次中斷。最後,在民意的壓力下,僱主的形勢越來越有利,工會則越來越被動而不得不做出妥協讓步。

周六的新聞發布會上,五金工會主席茨維克一開始還想避免使用「失敗」這樣的字眼。他一字一頓地說:「我努力的目標始終是避免宣佈像今天這樣的結果」。但結果恰恰是「失敗」、是「痛苦的真相」。


當今與歷史

德國五金工會擁有280萬名註册會員,其勢力十分強大。每次罷工起來便是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其意志之堅令僱主方常常在警告期間便開始妥協。他們在勞資談判中取得的成就比如增加薪水的幅度常常被其它行業工會當作一種參照,一種爭取的目標。

這個可以上溯至1891年的工會有著光榮的傳統,他們曾在德意志帝國和魏瑪共和國時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是當時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那個時代規模最大的工會。那時,五金工會還叫作「德國冶金工人協會」,是20世紀初進步與現代化的象徵。納粹統治期間,工會及其會員成了納粹統治迫害的對象,工會被解散,會員遭關押。二戰之後,冶金工會再度成立,更名為「五金工會」。兩德統一之後,從東部加入了100萬名會員,大大充實了工會的行動能力。工會會員的會費為薪水毛收入的1%,失業者和特低收入者可以放寬會費的下限。


痛定思痛

4周罷工徒手而歸的破天荒紀錄將對德國社會產生長久性影響。勞資談判獨立性的尊嚴發生了動搖。罷工期間,政治家、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插手勞資談判。連僱主方在罷工結束後也承認,「結束罷工沒有帶來勝利的快感」,因為勞資談判的獨立性受到了傷害。

其次,工會力求的「全行業的統一性」原則隨著本次罷工的慘敗至少在德國東部已不復存在:工作時限成了企業自己的問題。

最後,五金工會這一德國最龐大的行業工會不容動搖的地位被重重地打上了一個問號。

德國保守的聯盟黨議會黨團副主席梅爾茨在罷工結束之後對媒體說,應該考慮用立法的形式「在今後阻止一小部分由工會組織起來的職工違背公眾的主導意見而進行罷工」。果真這樣,傳統將被埋葬,現實也將換上新的面孔,罷工將退化成一個理論辭藻而不再具有現實意義,因為,行業工會的會員永遠是公民當中的一小部分。


(李漁)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