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裔移民事務20年回顧

Viktoria Kleber2008年9月29日

早在冷戰結束之前,聯邦政府便已決定委派一名專門處理德裔移民事務的專員。當時還是柯爾時代。1988年,一位名叫霍斯特‧瓦芬施密特(Horst Waffenschmidt)的官員首次接過德裔移民事務的大印。20年過去了,這項工作的進展如何?

德裔移民事務20周年大會圖片來源: DW / Weitz

無論是俄羅斯人、土耳其人還是德國人:柏林特雷普托公園的體育場上活躍著各國青年足球愛好者的身影。從兩年前開始,擔任裁判的是一位名叫迪馬的俄裔德國人。這一被稱作是"以體育助融入"的項目正是聯邦政府德裔移民事務專員的主張。該舉措深受年輕一代的德裔移民的歡迎。迪馬說:"我個人認為,體育能很好地將各種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無論是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還是俄羅斯人,大家都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並且加強德語的會話能力。"

迪馬12歲那年隨家人一同從西伯利亞遷來德國的時候,幾乎一句德語都不會講。由於語言不通,他從三年級降到了一年級。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迪馬,不僅通過了高中畢業會考,還在法蘭克福大學學習企業經濟專業。像迪馬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聯邦政府的德裔移民事務專員伯格納證實說,"300萬移民大軍正在悄無聲息地向我們湧來,相當於一個聯邦州。"

20年來德國一共移入300萬人口,其中大多數人來自東歐及前蘇聯地區,如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許多人是日耳曼人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曾於18世紀葉卡特琳娜二世統治時期遷往沙皇俄國。當年,卡特琳娜二世為了斂財,不惜以自由及財政優惠為利誘擴大就業人口。

然而,到了納粹時期,這一部分外來的德意志少數族群倍受歧視:德語被禁、日耳曼後裔遭到放逐、虐待,甚至慘遭殺害。因此,重新召回德意志後裔就成為戰後移民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放逐者協會的會員迪克斯表示:"具體說來,德國方面為這部分回歸者提供了語言課程,以便他們能夠重新拾起已經荒廢的德語知識,為未來的德國生活作好準備。"

然而,德裔歸國大軍日漸疏落。今年共有3000人回國,創下1998年至今的最低紀錄。這並非毫無原因:針對德裔移民的法律條款愈發嚴苛了,其親屬必須首先通過德語考試才能拿到入境簽證。與此同時,德裔人口在外國的處境也有好轉。為了幫助這部分迄今游離在外的200萬族群,德國政府每年撥款5000萬歐元。

一些德裔移民後代在重返故國之後又踏上了征途:他們在德國大失所望,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因為學歷證書不受認可。對此,聯邦內政部長朔伊伯勒顯然希望有所改變。"我們必須更多地關注前蘇聯國家的學歷證書認證問題。我們應該做出更大程度上的放鬆。"

更大程度上的放鬆--包括解決道義上的棘手問題。例如應該放寬家屬來德團聚的限制。對此,迪馬感到欣慰。他的嬸嬸迄今依然生活在西伯利亞。現在,儘管迪馬已經成功地融入了德國社會,他依然每年都回一次俄羅斯,他說,俄羅斯是他的第二故鄉。他既是德國人也是俄羅斯人。而他現在所做的工作也很有益於移民後代的幸福生活。他們都將聽著他的哨音,奔跑在柏林特雷普托公園體育場上。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