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武爾夫」只是過眼浮雲

2012年3月4日

著名德國作家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經常會留心德語發展的最新趨勢。他認為,網路正在迅速改變德語的生態,每天都有新詞出現。而某些人名也可以被用來指代某些行為。

Der Schriftsteller Burkhard Spinnen (Foto: privat)
德國作家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圖片來源: Burkhard Spinnen

(德國之聲中文網)開篇見義,我們首先要明確一條基本原則:語言的生命力在於持續不斷的自我更新。不斷有新詞誕生,同時也不斷有舊詞消亡;另外一些詞則更改了其含義,甚至於語法也會發生流變。我們今天很難讀懂巴洛克時代的德語,同樣的,三個世紀後的德國人也會認為今天的我們整天就在胡言亂語。

但是,我們又可以說,語言的變遷其實是非常非常緩慢的。一個人若要真正體會到語言的重大流變,那他必須至少活50歲。當然了,語言每天都會有上千處更新,有些是刻意為之,有些則是不知不覺。但無論怎樣,這些小變化都無法立刻進入大眾日常用語中。

但是,最近幾年,出現了網路。從前,一種新的語用只有在極其幸運的情況下,才會被出版、被傳播;而今天,新詞立刻就能通過網路迅速擴散。理論上,當今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記者、成為出版人。不論是網路論壇,還是社交網站,網路上到處都能迅速傳播擴散新詞。這在15年前還是無法想像的。

"施羅德""梅克爾""古滕貝格""武爾夫"的動詞用法

比如,最近幾年,好些政治人物的姓名都衍生出了動詞用法,用來指代某種典型的行為。"施羅德"表示"採取強硬姿態","梅克爾"指"拖延不決、舉棋不定","古滕貝格"則毫無疑問專指"抄襲"。而最新的用法則是"武爾夫"--用來比喻在他人語音信箱中出言不遜的行為。

不論如何,當今數字時代總會有些塵埃會不時泛起。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廣為人知的"新詞"就好比浮雲,來得也快、去得也快。在當代語言中,翻陳穀子爛芝麻就和穿三年前的舊時裝一樣,不合時宜,二氣外露。

語言雖然總是在吸收一些完全沒意義的東西,但究其核心,語言終歸還是嚴肅、周全的。那些荒誕不經的用法可以紅極一時,但在大家哈哈笑過之後,能夠留存在語言中的,也就真的只有那些有用的表達,那些真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相互理解、溝通的表達。

十年前的新詞simsen就是一例(德語中,簡訊叫做SMS,其動詞形式simsen便應運而生。因其短促、精煉,字形上又很容易讓人想到SMS,因此經久不衰。與該詞比較貼切的中文表達可以是"我短你"--德國之聲中文網譯注)。這個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它真正滿足了使用需求。我們每天發送數以百萬計的簡訊,總是需要一個專門的動詞的。與之相比,那些平淡無奇的政治笑話就真的沒必要每三句話就出現一次。

如今,我們打開電視機,總是能看見那幾個所謂的諧星在刻意賣弄幾個新詞。但好在語言本身是有抵抗力的,能夠阻止"武爾夫"之類的低劣搞笑充斥我們的語言。真是謝天謝地!

專欄作家:Burkhard Spinnen(施皮南)                   譯者:文山

責編:文木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