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一本護照不代表旅行自由
2015年7月23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烏爾姆市出版的《西南新聞報》以"又一次萌生希望"為題,評論了艾未未重新拿回了他的護照一事。文章指出,艾未未手持中國護照的自拍照,不僅僅讓藝術界鬆了一口氣。
"自從艾未未2011年被當局拘捕81天之後,就不時有消息稱,這名57歲的藝術家將前往西方國家參加某個藝術展開幕式或者某場電影的首映式。就在不久前,'國際特赦組織'組織還曾希望能夠在五月底向艾未未本人頒發'良心大使'年度人權獎。不過這一希望最終落空。現在,希望又一次萌生了,而且看上去比以前幾次更可靠。艾未未有望前去柏林藝術大學,在他的護照被收走前,他就已經被任命為該校客席教授;艾未未還有望去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參加其大型個人藝術展的開幕式。不過,人權組織警告稱,拿回護照並不意味著真正的旅行自由。"
文章作者最後寫道:"儘管這名倔強的政府批評者與當局間的關係近期有所緩和--這並不是指責艾未未態度軟化或改變了立場--但是其他人權捍衛者受到的壓力卻急劇加大了。就在最近,200多人遭到了拘捕或者約談。"
周四出版的《時代周報》則注意到了中國近年來對網路舆論的管制日漸收緊。文章以"我們的網路很乾淨"為題,指出網路一度成為中國社會邁向自由的希望,但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領導層卻讓這個夢想破滅。
作者首先將2011年溫州鐵路追尾事故與今年長江游輪沉沒事故進行了一番比較,指出在2011年的事故中,社群網站对打破宣傳機關的壓制起到了重大作用,以至於那些平常畏手畏腳的紙媒也敢於拒絕刊登上級宣傳機關要求發布的文章,並在版面的相應位置"開天窗"。網民的力量迫使焦頭爛額的官員說出"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這樣的話。而在四年後的2015年,長江游輪沉沒事故之後,網路輿論被當局精心引導,絕不會出現對當局問責的聲音。黨媒還廣泛轉載某部落格作者的觀點,認為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有決心和能力,通過調整三峽水量來協助救援。
作者問道:"在這兩場事故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連續數年,中國民眾都能夠在新浪微博上公開討論那些從前不可能談及的話題。這其中包括貪污腐敗、濫用職權、社會不公等現象。網民們爭相清點官員佩帶的高檔手表。而政府當局則首次感覺站到了好奇而充滿批判的公眾的對立面。"
"2013年8月,習近平指示要'奪回網路陣地'。一個月之後,最高法院表示,謠言被轉發500次或者被閱讀5000次,傳謠者可以被判最高3年監禁。至於究竟什麼是'謠言',則沒有明確定義。這份工作顯然還是由黨來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文章指出,在習近平治下,"網路的管理被提升到了國家領導層的高度。短短幾年前,政府負責網路問題的官員還承認他們对網路不甚瞭解。而在今天,這種情況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