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共產主義之父」在德國是富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儘管如此,德國一些地方還是會看到他們的紀念雕像。這些作品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又有哪些雕像與中國有著緊密聯繫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是否在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接受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特裡爾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座雕像對一些市民來說過於龐大了。也有人擔心中國遊客會因此潮水般的湧來。圖中與雕像同樣高的木質版本是一個樣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Tittel在2013年,特裡爾就慶祝過馬克思逝世130周年。藝術家赫爾(Ottmar Hörl)在尼格拉門前放置了500個馬克思彩色像。他希望給當前對馬克思和其著作的討論帶來啟示。
圖片來源: Hannelore Foerster/Getty Images這座恩格斯的銅像高約4米,「個頭」略遜於特裡爾的馬克思雕像。2014年,這座雕牆在恩格斯出生的城市伍珀塔爾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座雕像也是中國製造,是北京政府送出的禮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Kaiser這是位於柏林的馬克思-恩格斯雕像。1848年,兩人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問世。1986年,東德政府為「共產主義之父」建立了這座紀念碑。2010年因為工程施工將其遷址。在新家之處,兩人眺望的方向有了變化,他們不再望向東方,而是望向西方。
圖片來源: AP這座巨大的馬克思紀念像位於德國東部城市肯尼茲(Chemnitz)。這個城市自1990年才改為現有的名字,之前該市以馬克思命名。1971年落成的雕像有13米高,是世界第二大半身胸像。作品背後用德英法俄四種語言刻著「共產黨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rco Images/Schoening位於德國布蘭登堡州菲爾斯滕瓦爾德的這塊紀念石上原先刻的是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945年改成了卡爾‧馬克思。東西德合並後,紀念石板遭竊。市議會就紀念馬克思還是俾斯麥進行了討論,最後的選擇是馬克思,自2003年至今再次出現在紀念石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P. Pleul萊比錫大學主樓前方的這座大型青銅浮雕作品「起義」上也可以看到馬克思。在東德時期,這所大學以馬克思命名,雕像在這裡已逾30年了。2006年翻新工程時去將其搬走。公眾就雕像今後是否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展開了一場辯論,最終支持一方勝利,2008年這幅作品被放置在Jahnallee的校區之內,配有說明文字。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Endig(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報》就即將在特裡爾豎起的馬克思雕像發表了評論。這篇題為"變得陰險的禮物"的文章指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馬克思,而在於贈送方偏偏是中國人。
"中國人要給特裡爾贈送一具馬克思紀念雕像。有必要這樣做嗎?如今,前往中國的德國人時常能感受到家鄉的氣息,他們在公園裡會偶遇熟悉的身影:馬克思和恩格斯。不過,萊茵河沿岸的居民若想見這兩位社會主義的奠基人,今後不用再去中國了。伍珀塔爾已經有了一座恩格斯雕像。而在2018年,特裡爾之子馬克思將迎來200周年誕辰,這座城市因此也將迎來一座馬克思雕像。本周,特裡爾市議會已經以壓倒性多數批准接受這項捐贈。"
"這本來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固然,每個人都對馬克思有著自己的看法;但是,作為對現代工業社會作出剖析的理論家,馬克思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這具雕像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件捐贈來的禮物,而且來自中國。雕像將足足有6.3米高。我們驚呼'哦滴神吶',倒並不是因為天主教底蘊深厚的特裡爾要迎來這麼一件無神論者的吉祥物,而是因為雕像尺寸碩大,不禁讓我們有所懷疑:雕塑家吳為山要在這裡搞一個形象工程,這一切其實和真正的馬克思思想完全不搭。我們應該就馬克思展開討論,而不是對他進行崇拜。況且,這件禮物來自侵犯人權的大國,而且還總是以馬克思、恩格斯的名義壓制自由。它現在就好像希臘人送給特洛伊人的那件禮物----那麼,我們是否還願相信,這一切真的都是白送的?"
《法蘭克福匯報》則以"依賴中國苟延殘喘的德國大眾集團"為題,指出要不是中國市場,這家結構效率低下、浸淫在公有制文化中的老牌車企早就難以為繼;然而,大眾內部各派勢力依然在盲目自信的氛圍中勾心鬥角。
"據《法蘭克福匯報》得到的數據,德國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利潤率達到17~18%,即500億歐元的營業額對應80多億歐元的利潤。不過,該業績是同中國合資夥伴共同取得的,所以這一重要數字只能悄無聲息地埋沒在大眾集團的財報裡。除了這筆業績之外,大眾的核心品牌營業額為1050億歐元,其利潤率只有區區2%。"
"和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對手相比,大眾的利潤率實在是太低了,低得可笑。大眾將利潤率目標定在4%;和來自中國市場的數字相比,設定這樣的目標未免也太缺乏雄心。儘管如此,在制訂目標的過程中依然上演了一出出鬧劇。工會方面最好仔細斟酌一下在大眾集團中所扮演的角色:自信固然是個好東西,但是最好要有個理由。"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