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人的忍耐也是有極限的

2023年9月18日

進出口數據急劇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一些企業和機構開始降薪和拖延薪水。中國經濟陷入了過去幾十年從未有關的艱難境地,當前的局勢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想必也是一場嚴峻的挑戰。

Südafrika Johannesburg | BRICS-Gipfel | Pressekonferenz
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ev/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長期以來,中國政治高層同民間一直有一種不成文的默契,即政府准許民眾勤勞致富,而民眾則放棄政治參與權。然而,在習近平治下,這種默契似乎正在被打破。這篇題為《習近平要小心失去中產階級的信任》的文章寫道:

"中國人習慣於忍辱負重,也很吃苦耐勞。但中國人的耐心也是有極限的。去年十一月,多個城市的年輕人走上街頭,表達他們對政府清零政策的不滿,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現在政府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重振經濟,情況也同樣面臨失控的風險。

然而,習近平以意識形態為中心的政治路線卻很難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例如,習近平曾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一代像毛澤東時代那樣上山下鄉,這樣的要求簡直極具諷刺意義。事實上,正是習所發起的整治行動,讓數以百萬計在高科技以及網路教培行業的年輕人失去了高薪工作。

中共黨刊《求是》今年八月發表的習近平今年二月的一次講話,可以幫助人們瞭解習近平的政治思維。習近平在講話中警告不要效仿西方的經濟增長模式,而是主張加強對 "財富積累機制 "的監管。

習近平在講話中反對所謂'資本的無序擴張',並詳細解釋了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只涉及物質富足,還包括 '精神富足和獨立自主的思想文化'。簡而言之,只有共產黨,也就是習近平,才能決定人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積累財富,以及應該積累哪類財富。"

過去兩年對民營企業的一系列整治行動,令企業信心倍受打擊。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評論指出,中國要想進一步提升富裕程度,恰恰需要的是更少而不是更多的國家管控。

"只有政治進一步遠離經濟,市場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釋放出來。只有這樣,中產階級的不滿有朝一日演變成抗議和社會動蕩的風險才能被真正降低。

過去的經驗顯示,正是私營企業的創新精神,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了人們的收入。但共產黨越來越多的干預,如要求企業成立黨支部等等,已經導致企業的發展活力日漸枯竭。

近來,中國政府不斷強調,要對民營企業提供更多支持,但此舉反而增加了企業的不安全感。同當初的防疫政策一樣,人們現在也不清楚當局到底是想幹什麼。不僅是普通家庭,企業界也不再信任政治高層。其結果是,民營企業在投資問題上異常審慎,當然也就無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美國和歐洲將艱難協調對華政策

《商報》發表客座評論認為,雖然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都一致認為,中國是美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但兩黨在如何應對中國挑戰的問題上,分歧卻在日益加深。而民主共和兩黨的對立也會影響到歐洲的對華政策。

"對歐盟來說,共和黨議員在美國對華政策所扮演的角色越重要,那麼拜登政府也就越無暇顧及歐盟成員國的苦衷。儘管歐盟委員會的對華立場已經明顯趨於強硬,但歐盟國家的利益卻與美國不同,更不願意像美國那樣在經濟領域同中國脫鉤。

歐盟委員會試圖促成所有成員國就對華'去風險'戰略的達成共識。而美國對華政策的措辭日趨激化,將使歐盟的這一努力變得更加艱難。中美緊張關係的進一步激化,也將促發歐盟內部、尤其是德國國內有關應在何種程度上在對華政策上同美國保持一致的討論。2024年的美國大選日益臨近,選戰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也將更加明顯。在此背景下,美國同歐盟的利益協調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