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怎麼了?
2023年8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中國面臨通縮危險,內需不振,進出口全面下滑,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美國總統將中國比作「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似乎並無不妥。這篇題為《中國怎麼了?系統錯誤》的評論寫道:
「造成當前糟糕局面的,並不僅僅是嚴苛防疫政策所帶來的後果,而是有其制度和政治層面的原因。習近平結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在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看來,注重經濟發展的政策造成了腐敗蔓延以及黨紀鬆弛。現在的施政重點已經變成了維護國家安全,其核心就是強調意識形態:習近平老調重彈,重新喊出了『黨領導一切』的口號。
在習近平治下,民營經濟的福祉已經退居其次。曾幾何時,民營經濟曾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發動機。而現在,作為黨的工具,國有企業的影響力蒸蒸日上。習近平希望以『共同富裕』來減少貧富差距,但同時也對金融和高科技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這一切又加劇了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
習近平堅信,中國的發展模式獨一無二,並因此鋌而走險,在國際社會做出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舉措。其後果是:核心技術領域的外來投資日漸枯竭,中國企業家也越來越對前景失去信心。」
評論指出,習近平治下,中國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為了掩飾失敗的政績,當局不斷加強新聞審查的力度。統計數據不理想,乾脆對外秘而不宣。但這種黑箱作業的方式也會增加體制內人士的不安全感。
「在不同領域之間,黑箱作業的做法也是司空見慣的。各個部門都是各自為政,比如經濟部門和安全部門之間互不通氣。習近平還將中國的官僚體制進行了進一步的分化,也許是為了分而治之,化解不同部門爭權奪利的風險。前不久習近平突然撤換火箭軍將領,他親自選定的外長人選先是失聯,後被撤職,會不會也是出自這樣的原因呢?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習的統治地位似乎也無人可以挑戰。然而,對於重大政治決策不做任何官方解釋,只會讓高層政治家們也人人自危,並會在中長期內影響國家的穩定。作為一個經濟和核武大國,中國的現狀讓人難以產生信心。」
近日,出於對學術間諜活動風險的擔憂,埃爾朗根大學決定不再接收新的中國留學基金委(CSC)獲得者。《奧格斯堡匯報》就此發表評論指出,在大專院校與中國打交道時,政府應作為後盾。評論寫道:「中國領導層利用每個漏洞來獲取西方知識。大學需要得到政治支持」,「德國與中國打交道的天真時代已經過去」。
文章指出,德國大學的自主權是寶貴資產,保護大學免受國家過度干預,並賦予學術工作所必須的自由,但如何對待在德的4萬名中國留學生卻是棘手問題。
作者直言,沒有人願被指責歧視外國學生,而與此同時,每個中國公民都有可能被共產黨強迫為中國駐外特務機構充當間諜。「為了能夠做出審慎決定,不誤將無辜的中國學生排除在大學之外,決策者需要來自政治方面的所有相關訊息。這是正確對待中國學生的唯一途徑,也是學術自由的信條。」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