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戰略一年 去風險成果了了

2024年7月16日

一年前,德國政府公佈了醞釀多時的「中國戰略」,希望為政治和經濟界與中國打交道提供方向指引。德國《商報》指出,這份戰略初衷很好,但實際成果乏善可陳。

德國和歐盟都推出了對華「去風險」戰略
德國和歐盟都推出了對華「去風險」戰略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德國之聲中文網)「聯邦德國有史以來首個共同的中國戰略通過已經一年了。這在當時傳達了一個好的訊號:德國政府意識到了(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希望更專業、更協調一致地與中國打交道。」杜塞道夫出版的《商報》這樣評價中國戰略:

「這一戰略明確地指出了同中國合作可能帶來的風險:中國不僅是經濟上的夥伴,也是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然而一年之後可以看到,理論分析是出色的,但落實多有不足。」

評論認為,德國政府面對中國的表現不夠一致和果斷。兩位綠黨籍部長對中國的態度更具批評性,社民黨籍的總理肖爾茨和另一個聯合執政夥伴自民黨的內閣成員則希望一如既往地繼續同中國做生意。而各聯邦州更是自行其是。文章接著寫道:

什麼是脫鉤?什麼是去風險?

01:4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尤其在『去風險』方面缺乏具體的步驟。德國要減少在關鍵原材料進口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如何做到?計劃在哪裡?企業應該尋找新的銷售市場以替代中國,它們得到了哪些支持?涉及中企到德國投資,例如在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紅線到底在哪裡?上周就德國5G網路中的中國元件的去留問題做出的決定再次表明,德國政府沒有統一的計劃。

儘管聯邦內政部的安全專家早在9月就提出警告稱,出於安全考慮應該立即、全面清除網路中的中國零件,聯邦政府卻遲遲不做決定,最後就一個幾經軟化的妥協方案達成一致。該方案為拆除零件設定了很長時間的期限,並繼續允許很多中國技術存在於德國的5G網路中。」

延申閱讀:去風險不礙做生意?在華德企的「中國戰略」

作者認為,中國正日益成為德國在安全政策的一個大問題。原因包括,中國出口的軍民兩用物資讓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得以延續;中國與俄羅斯以及其他親俄國家的密切關係成為歐洲的不穩定因素。評論接著寫道:

「在一味擔心中國領導層對德國汽車封閉其市場的時候,德國聯邦政府忽視了一點:中國對歐洲市場至少也有同樣程度的依賴。一方面,中國的汽車製造商積壓了巨大的過剩產能,其中只有一少部分能被中國消費者消化;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市場也在對獲得高額補貼的中國競爭關閉市場。」

德國發展部推出新亞洲戰略 中國不是被援助對象

01:0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歐盟矯枉過正

在德國的中國戰略出台前後,歐盟委員會也推出了其新的中國政策。《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主導的這一政策重在「清晰的棱角和對經濟的有力保護」。評論寫道:

「很長一段時間,歐盟坐視中國利用貿易政策實現其地緣政治目的、有針對性地加劇他國的依賴性、壟斷重要原材料的供應鏈、用高額補貼拉動生產。

確定去風險的方針,以減輕依賴是正確的。布魯塞爾針對不公平競爭的旁敲側擊和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也並非完全錯誤。人們時不時需要對北京展現出棱角,提醒對方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但作者認為,歐委會面臨「矯枉過正」的危險。眼下該機構正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地利用它所掌握的保護手段來打擊不公平競爭行為。

「不過,市場封閉和國家扶持並不能挽救歐盟的競爭力。難道歐委會真的相信,它能通過阻止中國產的光伏板和風力渦輪機進入市場來拉動歐洲本土的生產?我們早已輸掉了這場競爭。對電動車的關稅在最好的情況下只能讓行動遲緩的歐洲車商贏得一些喘息的時間,最壞的情況下會阻礙他們與中國領先同行的必要合作。同時這樣做會抬高綠色新政的成本,減少消費者的選擇。這是保護本土生產商要付出的高昂代價。」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