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正在擠壓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的空間

2023年8月15日

特別是在在機械或汽車等高價值工業產品方面,中國製造在歐盟國家進口商品中所佔的份額正在增加,而德國商品所佔的份額卻在縮小。德國《商報》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正日益趕上甚至超過德國競爭對手。

據投資研究機構Bernstein(伯恩斯坦)的分析,中國已經具備年產電動車4000萬輛的能力,然而中國自身對電動車的需求只有2000萬到2500萬輛。
據投資研究機構Bernstein(伯恩斯坦)的分析,中國已經具備年產電動車4000萬輛的能力,然而中國自身對電動車的需求只有2000萬到2500萬輛。圖片來源: Liu Xiao/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商報》關注到,德國企業面臨來自中國競爭對手出口產品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這裡指的不是紡織品或者防護面具等技術含量低的商品,而是工藝複雜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德國經濟研究所(IW)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特別是在機械或汽車等高價值工業產品方面,中國製造在歐盟國家進口中所佔的份額正在增加,而德國商品所佔的份額卻在縮小。

文章寫道:「2000年,歐盟在這一領域的進口總量中有2.5%來自中國,而到2022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13%。在此期間,德國的份額從17.7%下降到15.5%。中國份額的增長和德國份額的下降往往是同步出現的。……其它分析也證實了這一發展趨勢。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最近得出結論認為,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正日益趕上甚至超過德國競爭對手。」

文章引述德國經濟研究所外貿專家馬特斯(Jürgen Matthes)的分析看法說,德國出口經濟在歐洲市場下滑的原因一方面在於能源成本的增長。「另一方面,中國從價值鏈的兩端都在為企業提供補貼。馬特斯說:『從勞動力、資金和土地開發開始,到原材料和工業初級產品,再到銷售市場上稅收減免和慷慨的出口信貸補貼,形成一條龍。』」

「此外,中國在技術方面也正在迎頭趕上,在創新產品方面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中國在歐盟市場上取得出口優勢的一個例子是機械產品。2010年,中國機械產品在歐盟進口中所佔份額仍為6.8%,而去年已達到11.4%。同期,德國機械產品在歐盟進口中所佔的份額從22.6%下降到20.5%。化工產品也呈現出類似的發展態勢。」

文章指出,汽車市場可能是中國瞄準的下一個目標。據投資研究機構Bernstein(伯恩斯坦)的分析,中國已經具備年產電動車4000萬輛的能力,然而中國自身對電動車的需求只有2000萬到2500萬輛。

文章寫道:「中國汽車同德國車相比在歐盟進口中所佔的份額仍然很小,但正如經濟研究所的數據所示,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個明顯的趨勢。2000年,中國汽車在歐盟汽車進口中所佔的份額還只有0.1%,而到2022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3.5%。」

中國電動車大軍壓境 德國怕了沒?

11:1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美國一紙命令是否殃及歐洲無辜?

上周,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行政命令,授權財政部全面禁止或者部分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包括半導體、微電子、量子訊息技術和部分人工智慧在內的特定領域的投資。《經濟周刊》引述行業律師的看法指出,該行政命令適用的範圍不僅限於美國公司。由美國公民支配管理的歐洲企業也會受到這項行政命令的制約。

文章寫道:「柏林對(美國的這一行政命令)反應謹慎。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歐盟希望與成員國共同研究『在第三國投資會帶來哪些安全風險』。……德國外貿法中對中資企業的投資審核,也就是所謂的入境審查有著明確的規定。更複雜的實際上是出境審查,也就是審核德國企業去中國投資是否會造成大量的專業技術流失,導致某項技術未來只能在中國研發的結局。」

文章指出,「歐盟委員會最近還宣佈了一項控制在第三國投資的新工具。其目的是防止第三國規避敏感產品的出口禁令。歐盟委員會希望與成員國共同確定哪些技術領域會受到影響。重點也是量子計算機、現代半導體技術和人工智慧領域。」

文章寫道:「也有些人對美國的行政命令持批評態度,例如社民黨籍的歐洲議會議員朗格(Bernd Lange )。他認為美國的行政命令在經濟上缺乏正當理由,而是被表述成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作為應對中國崛起的一種防衛手段。他認為,因為國家安全的理由無法精確界定和核實,所以很容易被用來建立貿易壁壘,為保護主義敞開大門。」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