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為專制國家開闢道路

文山 摘編
2019年7月8日

中國式的資本主義有什麼特點?它對西方國家為何也具有吸引力?奧地利《新聞報》關注了這個話題。

Sicherheitskameras - Tiananmen Platz in Pe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

(德國之聲中文網) 奧地利《新聞報》以"非自由的資本主義是專制政權的模式"為題,刊發了由荷蘭漢學家、記者馬毅仁(Ian Buruma)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指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自由民主制度往往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雙胞胎,但是今天的現實表明,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中國似乎就是一個特例。撇開古巴、北韓這樣的小國不談,似乎只有中國維持了共產黨統治。但是,那真的是共產主義的勝利嗎?實際上,在對手無寸鐵的學生與市民進行了屠殺之後,它就不再是共產主義了,而是鄧小平式的威權資本主義。"

文章接著指出,在六四鎮壓之後,這場政治運動成為了禁忌話題,同時經濟卻開始迅猛發展,而城市知識分子階層--當年示威學生是該階層的代表人物--正是經濟騰飛的最主要受益者。

"即便是如今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對30年前的這場政治運動知之甚少。即便是瞭解那起事件的人,也往往會用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來回應提及六四的外國人,認為這是反華思維。也許,這種抵觸情緒是輕微的負罪感的一種體現:許多中國人都是這場不堪的交易的受益者。"

作者隨後以俄羅斯、匈牙利、甚至美國為例,指出這種非自由式的經濟模式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擁躉,資本主義在這種環境下依然能夠實現繁榮。"這種現象,我們當然沒能預見到。在美國等大多數西方國家,當年我們太相信於一種假設:自由民主與資本主義是不可分割的。如今,我們意識到,這種假設是錯誤的。即便在一個一黨專政、基本政治自由權利被壓制的國家,一個人也能成為一名富有的企業家,或者成為一名普通的中產階級富足消費者。我們本應該預見到這一切,畢竟,新加坡就是一個威權資本主義的範例。但是我們卻忽視了新加坡,也許是因為它太小,或是因為新加坡當權者不厭其煩地強調,'亞洲人'對民主沒有興趣。不過,1989年的中國抗議運動也證明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對民主改革以及言論與集會自由權利的保障有著很大的興趣。而中國在鎮壓之後所發生的事情,則揭露了另一個事實:中國並非1989年的特例。從那時起,非自由的資本主義就逐漸成為了對全球專制者具有吸引力的一種模式。即便在那些30年前推翻了共產黨統治的國家,也同樣如此。中國,不過是第一個而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V. Yu

維也納出版的《標準報》則注意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向外界承諾,不會將數據轉交給中國政府,並且聲稱,要是這麼做的話,早就被發現了。文章以"在數據保護方面,我們以蘋果為榜樣"為題,寫道:

"美國政府一再指責,按照中國法律,企業有義務與國家機關合作,其中包括轉交用戶數據。而華為公司則一再暗示,其具備某些特權,能夠免於承擔這些義務。鑑於目前中美貿易爭端的不明朗局勢,華為因此再次試圖讓公眾注意到其對隱私保護的承諾。"

"華為創始人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在數據保護方面,華為以蘋果為榜樣。……任正非還說,如果把數據交給中國政府,美國人很早就會發現,這將會導致業務迅速下滑、大量華為員工辭職,讓他獨自承擔後果。"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