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體育

德語媒體:中國的冬殘奧運動員去哪兒了?

2023年2月2日

《南德意志報》注意到,這個冬季的殘疾人冰雪競技場上,曾在北京冬殘奧上大放光彩的中國運動員卻不見蹤影。難道冬奧上的輝煌只是曇花一現?

中國曾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中國曾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圖片來源: Soe Zeya Tu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體育版刊登題為"從61面獎牌到零"的報導,揭示中國的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在冬殘奧之後可能面臨的困境:沒有了公眾的關注聚焦和官方集中提供資源,中國的殘疾人冬運難以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文章寫道:

"中國隊出人意料地在本國舉辦的(冬季)殘奧會上一舉奪得18個項目的冠軍--此前冬殘奧歷史上中國總共只贏得過一枚金牌。同樣毫無預兆的是,這支隊伍又蹤影全無了。

上周末,殘疾人冬季運動迎來了本賽季的兩個亮點--在瑞典歐斯特松德舉行的越野滑雪世錦賽和在西班牙埃斯波舉行的高山滑雪世錦賽。德國隊總共贏得了13枚金牌。但在北京冬殘奧後10個月,他們當時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卻集體缺席。中國根本沒有選手參賽,而這並不十分讓人意外。'對於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來說,這種做法可以說就像是當眾絆你一腳',德國殘疾人體育聯合會(DBS)競技體育項目副主席卡爾‧科瓦德(Karl Quade)對體育新聞社(SID)說,'他們一個人都不來參賽,確實有點奇怪。看來世錦賽不是他們的優先事項。'"

冬奧落幕,任務完成?

文章在回顧了中國隊在2022年冬殘奧上的表現以及對興奮劑和運動員殘障分類的質疑引發的爭議後接著寫道:

"一個愈發突出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想要做的,是為國內8500萬殘疾人可持續性地推動冬季體育運動,還是主要為了完成一個義務--為冬奧會劇本提供匹配的成功畫面,這個任務在冬殘奧落幕後就完成了。在2008年北京夏季殘奧會之後,確實為中國的殘疾人運動員帶來了一些長期的效應。然而,冬季運動呢?

冬奧會下的冰雪小鎮

01:3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達裡歐‧卡佩裡(Dario Capelli)僅出於自身利益也會提出這個問題。這位52歲的義大利人2018年到2022年是中國高山滑雪隊的教練,是多名專為備戰冬殘奧聘請的外籍專家之一。他的合同隨著冬殘奧的結束而到期。他在電話裡講述了與中國運動員的艱苦訓練,日復一日,11個月裡從未有間隙。他現在還同這些運動員不時有聯繫,他們在交流中小心翼翼地表達出失望之情。"他們有時會嘗試去滑雪",在他們所在的省份,但沒有專業教練,"有點困難"。

卡佩裡說,在冬殘奧進行期間,他就預感到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感覺始終伴隨左右:目標只是冬殘奧上取得好成績,為此有充裕的預算資金。至於奧運之外的後續發展,從來沒有人跟他談起過。他說,這不是在批評對方,他很懷念在中國工作的時光。

儘管聽起來有點不現實,但他還是相信,中國會再次參加殘疾人冬奧賽事。儘管顯然是做出了暫停所有活動一年的決定,包括訓練和參加比賽,但卡佩裡解釋說,一個原因是體育協會換了新的負責官員,當時曾與他共事的人,都已不在位了。

'他們會嘗試下個賽季組成一支規模較小的隊伍重回賽場',卡佩裡說,他'有99%的把握'。如果真是這樣,他就會以競爭對手身份出現在中國隊面前。世錦賽期間,他在日本隊任教。"

全球化讓位給政治

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題為"全球化已成歷史,政治重新奪回了對經濟的霸權"的評論,指出主導經濟決策方面,全球化市場驅動已讓位於國內和地緣政治博弈。

"烏克蘭戰爭和中美兩個新老超級大國之間的衝突,讓針對所謂無國界經濟的批評成了無的放矢。現實又一次向人們展示,將經濟工具化、危害到和平基礎的,正是各國的政府。"

評論在舉例俄羅斯寡頭經濟和西方對俄制裁後也提到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中國曾經最富有的人馬雲從公眾視野中隱身,不得不一步步交出對其(阿裡)集團的控制權。誰要是在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之外顯得影響力過大,會被修理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過去幾年裡,中國私營企業的活動空間整體變得更狹小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