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的新一輪「大躍進」

任琛(摘編)
2018年1月12日

說起中國對改善環境問題的重視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德語媒體不約而同都想到了「大躍進」這個原本歷史背景沉重的詞,但也都同時賦予了它積極的新含義。

Skyline von Peking
這個冬天,北京的天空真的是藍的(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F. Li

德國媒體:中國的新一輪「大躍進」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南德意志報》發表了題為"空氣大躍進"(Luftsprung)的文章,關注北京人為什麼又可以開始暢快呼吸了。

文章在開頭寫道:"乾燥的沙漠性氣候,鮮有降雨、天空時常呈現出近乎不現實的特藝彩色般的藍:從自然條件來說,北京其實是一個有著深受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好天氣的地方。可惜的是,過去幾年中這個城市幾乎看不到好天氣,而只有霧霾。中國有些城市的居民甚至說狗會沖著藍天汪汪叫喊,因為它們不知道藍天是什麼。而如今的北京,可以讓狗狗們好好喊一陣子了--北京人正在體驗他們的藍色奇跡:多年來最美的冬季天空。本周拜訪中國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感嘆到'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北京'。"

作者Kai Strittmatter繼續寫道:"一般來說霧霾在冬天最嚴重。一年前的12月這裡籠罩在一片末日般的毒霧中。但今年的情況完全不同。北京可以暢快的喘口氣了,幾周以來都是這樣的。空氣品質指數達到了數年來最好水準。據綠色和平組織報告,2017年第四季度的空氣污染指數與同期相比下降了整整53.8個百分點。政府勒令28個主要城市推廣防霧霾政策,現在大功告成:去年這些城市的平均PM2.5污染指數為每立方米58微克。雖然這比世界衞生組織所定義的10微克健康空氣的水準還高了近6倍,但北京人幾乎已經是有了享受空氣療養的感覺。"

文章隨後分析了這個"藍色奇跡"背後的原因,寫到:"一方面冷空氣流和風向站在了北京人這一邊。同時,政府的舉措也初見成效。它責令北京地區周邊的許多工廠減少產能。同時等於是在入冬時節"沒收"了三百萬人取暖用的煤爐,卻沒有完全像承諾的那樣給他們中的許多人提供替代取暖用的天然氣。政府還在一夜之間將許多住在城郊結合地帶的外來人口驅逐出去,一舉碾平了許多之前還主要用廉價的煤炭取暖的村莊。所以,北京人如今的幸福感,其實是建立在其它更貧困的人作出犧牲的基礎上。同時中國其它地區的情況也不這樣樂觀:全國範圍內的空氣品質指數改善了不足百分之五。"

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徹底告別了開頭的讚美語氣,寫道:"事實上,許多北京人並不堅信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下去。2017年第四季度的空氣指數雖然異常出色,但是他們沒有忘記,之前的那個季度其實比去年同期還要糟糕。同時,環境部預測接下來幾周霧霾還有可能回歸。所以說趕緊出門,沖著天空叫一叫吧。"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地和銷售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Jia

"中國大躍進"

德國《商報》則從另一個角度關注了中國在改善環境,推動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發表了題為"中國大躍進"(Chinas großer Sprung)的文章,在引言中指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扶持電動汽車產業。正因為如此,北京也會給整個世界指出一條未來出行的道路。"
 

文章在開頭寫道:"誰要是在北京用滴滴出行服務訂車,很有可能訂到一輛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和司機聊一下乘客就會發現,只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開這樣的車才經濟合算。規模效應很重要:滴滴已經宣佈,到2020年至少會有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上路。"

作者分析稱:"這樣的故事是政府推動交通轉型的典型範例。與世界其它國家一樣,中國人其實更喜歡開燃油機驅動的大越野車,北京人和上海人原本對電動汽車並不感冒。但是,國家政府想在街道上看到另外一種汽車,用盡全力推行電動汽車。早在2015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市場。2017年的銷售量有望達到70萬輛,而今年又有望突破100萬輛電動車。"

作者認為:"中國正在完成電動汽車方面的大躍進,讓它實現大規模量產。在美國總統川普重視廉價的石油、德國到目前為止在電動汽車的問題上只說不做的同時,中國早已經成為了替代性動力技術的推崇者。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銷售和生產市場,這一大國正在確定整個移動出行產業的前進步伐。"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