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寫道,同此前出訪時咄咄逼人的姿態不同,美國副總統萬斯顯然正在對印度發起「魅力攻勢」,但對於印度總理莫迪來說,魅力本身並不足以讓他感到信服。這篇題為《魅力本身並不足夠》的評論寫道:
「發起此次魅力攻勢的大背景是:與中國的貿易戰一旦升級,可能會引發連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都難以承受的激烈動蕩。有跡象顯示,中國已經發出威脅,那些與美國就關稅爭端達成協議、從而損害中方利益的國家將會面臨後果。而印度就是可能受到波及的國家。另一方面,印度有望在數年內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美國對印度存在依賴。畢竟單憑美國一己之力,將很難在經濟、軍事和技術領域遏制甚至孤立中國。
對於游離於各大陣營之外的生存狀態,印度早已習以為常。自莫迪上台以來,印度在外交政策領域顯得極為靈活。印度稱這種務實而又謹慎平衡機會與依賴的策略為『戰略自主』。印度同各方都打交道,但卻不與任何一方結盟,而是履行完全以利益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而在總理莫迪眼中,穩定的經濟增長就是最大的利益所在。」
評論指出,隨著中美貿易爭端的不斷加劇,「不結盟」的印度也陷入了左右為難的棘手境地:
「美國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場。然而,印度向美國出口的許多產品,包括技術和石化領域的初級產品卻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因此,一旦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印度的生產就會遇到困難。而一旦美國真的徵收27%的高額關稅,出口行業作為印度的經濟引擎也將會受到沉重衝擊。
印度處境微妙
印度以往遭遇困難時,都會向美國人求助,現在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但現在的美國是否會伸出救援之手,誰都無法保證,目前也根本看不到這樣的跡象。相比之下,中印兩國政治上雖然分歧嚴重,但經濟層面上,中國卻是印度的可靠夥伴。中國駐新德里大使已經對美國的魅力攻勢發起了暗中反擊,他表示,中印兩國有著無窮無盡的合作潛力。過去多年以來,中國一直希望大舉投資印度,但莫迪政府卻對此猶豫不決,部分原因也是不想得罪美國。
印美雙方希望在七月前達成雙邊貿易協定。早在今年二月,印度就已表示願意增加從美國進口的原油和武器。但莫迪也不會做出更多的讓步。在進口美國農產品的問題上,莫迪認為做出妥協會帶來極大的風險。畢竟農業仍是印度半數人口的生計來源。此前,印度農民就曾通過一場大規模抗議行動表明了他們對印度內政的巨大影響力。」
地緣政治爭奪的主戰場已經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
《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認為,美國副總統萬斯的印度之行充分顯示出,地緣政治爭奪的主戰場已經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評論寫道:
「在新德里,從『不結盟運動』時代以來,人們就已習慣於不讓自己依附於任何一方。這種態度在整個東南亞都很常見。過去幾十年、尤其是過去幾周的經驗告訴這些國家,美國在友情和可靠性方面並不靠譜。
雖然資本主義戰勝了共產主義,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人不會被自己的武器所擊敗。因為過去幾十年來,北京已經逐漸發展出了一種特殊形式的資本主義-加速版資本主義(Turbokapitalismus),它將市場主導地位、技術輸出和廉價出口與政治依附緊密結合。中國打造新絲綢之路,並主導了過去曾由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所主導的亞洲各國市場,例如在電動車和智慧型手機領域。
這些國家不僅在當下,未來也將越來越依賴中國的廉價技術。而且現在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也基本都成了『中國製造』。從高速鐵路到深水港口,無一例外。甚至連印度也不得不承認,過去四年當中,儘管印中外交關係陷入冰凍期,但雙邊貿易依舊增長,因為中國已經成了印度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供應國。資本主義同加速版資本主義的對決也許正在展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