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德國

德語媒體:價值觀外交到底能有多大效果?

2024年4月8日

德國總理肖爾茨即將訪問中國,德語報刊紛紛就此刊發評論。《奧格斯堡匯報》呼籲肖爾茨必須以更自信的姿態面對中國,切忌重蹈對俄關係的覆轍。《經濟周刊》則懷疑斷絕與專制國家經貿關係的做法是否會有效果。

肖爾茨時隔一年半再去中國,是否會推動價值觀外交?
肖爾茨時隔一年半再去中國,是否會推動價值觀外交?圖片來源: Kay Nietfeld/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奧格斯堡匯報》以「肖爾茨必須要在中國展露牙齒」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總理此行必須要展現出更加強硬且自信的姿態,從而贏得中國的尊重。

「儘管肖爾茨總理會試圖對外界展現出德國能夠參與大國博弈之形象,但是事實上,如今的柏林已經不得不排隊等待北京的接見。肖爾茨上一次去中國還是2022年的11月。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去年春天的訪華行程最後一刻被中方取消,副總理哈貝克至今沒能去成中國。而且,圍繞肖爾茨的此次行程,也有許多怪異的事情發生:儘管他的訪華計劃早在幾個星期前就已公佈,但是詳細行程至今未能敲定。這一定表明,北京並不十分重視此次訪問。」

「所以,肖爾茨在中國必須要止損,避免德國進一步遭到中國的輕視。畢竟,中國在德國的貿易政策以及安全政策中太重要了。但是同時,肖爾茨也必須避免歷史不再重演。德國曾經多年討好俄羅斯,給了後者很多經濟利益,最後卻被俄烏戰爭突然打醒。德國為了避免再次落入獨裁者的陷阱,在去年夏天出台了《中國戰略》,將中國定義為『夥伴、競爭者、體制性對手』。但是這份文件明確反對對華脫鉤,而只是要求降低風險。」

「在上一次訪華時,肖爾茨展現了許多微笑。現在,是時候展露牙齒和自信了。至於他的微笑,他盡可以在新開的TikTok帳號上展現。」

梅克爾時常會在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提及侵犯人權問題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alliance

杜塞道夫出版的《經濟周刊》以「德國的道路 - 市場與道德」為題,刊發波茨坦大學歷史學教授Frank Bösch撰寫的客席評論。這位長年研究德國與專制國家經貿關係的學者指出,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表明,徹底斷絕與專制國家關係並非明智的選擇。

「自從本屆德國政府上任以來,德國的經濟政策與貿易政策就似乎走上了新路線。最遲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與眾多專制國家的合作關係就遭到了質疑。尤其是當初德國堅持推進『北溪2號』德俄天然氣管道項目,招致了許多國際批評。對專制國家的經濟依賴,其危險性並不侷限於能源方面。德國是否會在對中國、對卡達的關係上遇到危機,目前還是未知數。」

文章接著指出,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的價值觀外交路線尤其引人爭議。「許多人認為貝爾博克的路線太幼稚、太有損經濟,但也有許多人認為貝爾博克沒有足夠努力去推動價值觀外交。不過,市場與道德構成矛盾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前的德國政府也必須仔細拿捏與專制國家合作的尺度。」

「公開為人權問題發聲會惹惱歐洲內外的許多專制者。二十多年前的綠黨籍外長費舍爾(Joschka Fischer)或者後來的總理梅克爾等曾在會談時批評侵犯人權現象。但是,光靠言辭是不夠的。面對民族主義政權愈發上漲的權力欲,只能依靠制裁措施予以反制,歐盟凍結給波蘭、匈牙利的撥款就是典型案例。」

作者最後指出,綜合近幾十年的歷史,徹底斷絕和專制國家的合作並非正確的選項。「制裁只是在少數情況下能起到促成政治轉變的中短期效應。即便當年臭名昭著的南非種族隔離政權也是在遭受了許多年的國際孤立後方才崩潰的,而且當時的南非反對派也收到了許多對話機會以及各種援助。歷史經驗表明,合作與批評應當並進,同時配合以具有針對性的制裁措施,提出非常具體的要求。即便如此,對於北韓這樣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國家,這種做法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