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共享模式與「經濟白痴」

樂然(摘譯)
2017年7月28日

《經濟周報》關注了在中國發展迅速的共享單車——摩拜單車,並認為其前景堪憂。《商報》則聚焦中國海航集團的海外收購之旅。

Peking Fahrräder Verleih Bike sharing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K.Frayer

德語媒體:共享模式與「經濟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摩拜單車(Mobike)在中國100個城市營運著超過500萬輛智慧型單車,用戶多達1億人。每部單車都配備GPS,通過手機程序開鎖,關鎖即實現電子付費結算。除中國城市外,摩拜單車正在進軍新加坡、英國和日本,還將目光投向德國。成立短短兩年後,摩拜單車已經融資6億美元,大部分投資者來自中國。

《經濟周報》寫道,摩拜單車代表了中國創投資金的趨勢:"中國的投資者對共享經濟業務模式非常痴迷,即所有與分享、租借有關的模式。從滴滴出行、共用工作空間平台開始,如今,租借鑽孔工具、雨傘或者單車的初創公司也大量吸引投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X. Cheng

文章說,中國官媒興奮地將這些新的租借服務稱為"中國的創新","21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但是,"大多數公司儘管發展迅速,卻不賺錢。維系它們的是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樣的投資者及高科技公司大筆的資金注入。這些公司顯然不惜一切代價。"

然而,共享的繁榮最終可能破滅。文章說,北京大學教授傑弗裡‧湯森(Jeffrey Towson)認為,摩拜單車的商業模式無異於"經濟白痴"。"每輛車買來250歐元,每天必須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裡拿回本金。而摩拜單車的顧客平均四天才借一次車。每小時12歐分的價格太便宜。"此外,摩拜單車還面臨來自其它公司的激烈競爭。

共享單車公司競爭激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S. Chunchen

文章寫道,北京方面如今也開始警覺。親政府的《環球時報》首次對新共享經濟可能出現的泡沫表示擔憂,而這通常被視為官方警告投資者的訊號。

海航收購之旅受挫

從2016年初以來,以航空起家的海航集團彷彿勢不可擋,在銀行、物流、旅遊業等領域投資400億美元。它不僅是擁有德意志銀行近10%股份以及希爾頓連鎖飯店25%股份的大股東,還收購了美國電器商英邁(Ingram Micro)、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 Holding等等。

《商報》寫道,"公司創始人陳峰自誇公司取得的成績不亞於一個奇跡,但現在,海航的收購之旅經歷了痛苦的挫折:交易失敗,批評性的監管機構將對其仔細審查,海航將退出一些銀行的傳言四起,儘管它自己予以否認。"

海航集團收購之旅不再一帆風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Y. Zheng

文章接著列舉了幾樁失敗的交易,比如投資4.16億美元併購美國全球鷹娛樂公司(GEE)的計劃未能獲得美方監管部門通過。文章寫道:"不慌不忙的境外投資符合北京大的政治空氣。中國政府一段時間來對本國金融巨頭在境外風風火火地收購持批評態度,擔心海航、安邦保險、復星集團、萬達這樣的大公司負債太多。這些公司現在必須公開其金融結構。"

文章引用人民大學教授黃偉平說,中國政府一方面想制止資金外流,另一方面擔心公司投資失敗,因為它們帶來了金融風險。

資料顯示,海航收購德意志銀行股份時,瑞銀和中國工商銀行就提供了4.37億歐元。海航則試圖消除人們對其債務過高的擔心,稱其資產負債率去年達到歷史最低點。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