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削減對華依賴 多和盟友做生意
2022年8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以貿易促轉變不再合時宜"為題,刊文點評了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末出訪加拿大。作者呼籲,在和專制國家做了幾十年生意後,德國急需改弦更張,全面加強和價值觀相近夥伴的貿易關係。文章認為,後者更加簡單、可靠、持久。
"美國總統拜登所倡導的民主國家同盟,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此和專制國家一刀兩斷。尤其對於德國而言,和專制國家脫鉤宛如經濟自殺。但是這至少意味著,德國政府應該摒棄其過去30多年天真的對俄、對華貿易政策。"
"作為歐洲的最大經濟體,德國若想在外交方面重獲行動能力,就必須削減對中俄等專制國家的依賴度。親近那些擁有西方價值觀的國家,不論從地緣政治抑或地緣經濟角度而言都是必須的。而這些國家中,加拿大肯定排名靠前。"
"'以貿易促轉變'不再合時宜。德國的外貿政策目標必須是通過轉變立場來打造具備可持續性的貿易。我們不能繼續片面地、一味地只看到全球化互聯的機遇,也應該深入分析其中的風險。"
《南德意志報》以"如果過於謹慎面對中國 就會是一個錯誤"為題,刊發由特裡爾大學漢學教授古思亭(Kristin Shi-Kupfer)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注意到,圍繞佩洛西訪台,德國各界普遍擔心激怒中國會給德國自身造成怎樣的損失,畢竟德國經濟高度依賴中國。文章認為,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因為一個越來越對內專制、對外蠻橫的政權,不可能成為繁榮與穩定的基石。
"北京當局的嚴苛防疫政策推高了物流價格,擾亂了全球供應鏈。許多企業也因此認識到了這一點。假如中國政府繼續維持對台高壓,並且繼續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加強軍演力度,全球物流線路將受到更大的干擾。安全風險及其造成的經濟成本必須被更準確地計入財務報表,不少企業如今已經在這麼做。政界必須積極主動地去要求並推動貿易多樣化。"
"而且,所謂'先降低依賴性、再來談堅定立場'之邏輯,實在是大錯特錯。靜悄悄的外交政策並不能讓北京的挑釁行為變得更可預測或者更為低調。中國政府現在顯然在不斷地提高昇調,越來越咄咄逼人。束縛這個越發極權之政權的時間窗口,其關閉速度比我們所期望的更快。"
"如果德國政府在面對台灣、面對中國時能夠擁有更為堅定的立場(最好能夠與其他自由民主國家協同),那麼德國就不僅僅是在捍衛自身利益,更是在踐行其世界觀。德國政界能夠為我們這個時代所急需的東西做出貢獻:一個鼓舞人心的訊號,用來證明我們人類並不是只會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脆弱的經濟安全,而是能做到更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