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北京即將攻台?雷聲大雨點小

2021年10月13日

北京近期在台海問題上劍拔弩張的姿態,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德國編輯部網路》刊評指出,北京的表態其實並無新意,西方國家切勿給本已緊張的局勢火上澆油。《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北京的高壓威懾,只能起到反作用。

Taiwan Kampfjet
台灣的F16戰機與中國空軍的轟6K轟炸機(2018資料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德國之聲中文網) 旗下擁有多家德國地方大報的《德國編輯部網路》(RND)以"西方不能在言語上激化衝突"為題,刊發評論指出,面對台灣海峽的緊張對立局面,西方國家必須探尋一種具有前瞻性的一致對華戰略,切忌火上澆油宣揚戰爭風險。

"有些人已經在擔心,北京方面有可能近期攻打台灣,並且猜測台灣的傳統盟友美國是否會出兵阻止中國的攻擊。但是,西方國家應當避免火上澆油。中國確實在台灣問題上試探底線,在軍事上也具有優勢……,這也確實值得憂慮。此外,深受疫情、內部社會分裂、阿富汗等問題困擾的美國正在失去其權威力量,同樣令人感到痛楚。然而,北京當前的做法依然不應當被解讀為準備攻台。台灣領導人在雙十國慶發表了充滿自信的講話,北京方面則以'呼籲統一'作為回應,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畢竟北京從來沒有承認過台灣政權,後者在國際法中的地位也充滿了爭議。"

"當然,駁斥、警告中國仍然十分重要,對於北京的挑釁行為也不能袖手旁觀。這一切已經在進行中,歐洲已經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歐洲國家的'颱風'戰機和日本、澳洲的军隊開展了聯合演習。"

"不過,劍拔弩張的言辭並非是正確的回應。西方國家之間不應該相互較勁,而是應該提高警惕、開展可靠的合作,共同制訂具有前瞻性的對華戰略。這才是比激化衝突更好的回應方式。"

習近平在「雙十節」前夕紀念辛亥革命的儀式上再次強調要「統一台灣」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

《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以"中國充滿風險的戰略"為題,刊評指出,習近平想要用威逼利誘的方式來讓台灣屈服,但是這種做法迄今沒能奏效。

"有一點非常明確:軍機擾台並非預示著解放軍即將攻台。習近平目前有一個最為要緊的目標:在明年的黨代會上再獲得五年任期,從而鞏固其領袖地位、確保盡可能多的黨羽躍居高位。因此,他目前負擔不起大規模軍事冒險。"

"但是,這並不能讓台灣感到安心。中國正在快速提升軍備,而中國軍隊的戰略則以攻取台灣島作為最高目標。當然,具備能力並不等於具備意願。不論是攻打台灣,還是海上封鎖台灣,中國都將面臨巨大的代價以及不可預計的軍事和政治風險。習近平要是真這麼做,就會危及他的其他政治項目。"

"假如攻台失敗,習近平就會在中共黨史中被描述為丟失台灣的人。在中共的扭曲歷史觀中,幾乎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因此,一切跡象表明,北京目前不太可能攻打台灣。"

"然而,台海局勢的緊張依然有理由讓我們擔憂。習近平比他的前任們顯得更有冒險意願。圍繞他的個人崇拜更是滋長了誤判與輕敵的風險。民族主義取代了經濟增長,成為了當前中共最為重要的執政合法性來源。而中國民族主義的聖杯就是台灣。"

"此外,中國還感覺自己被美國軍事圍堵。出於意識形態以及軍事戰略原因,台灣成為了中美關係裡最為敏感的議題。北京認為,華盛頓想拿台灣作為遏制中國軍事擴張的槓桿。"

作者接著指出,習近平掀起的民族主義思潮,正在裹挾他自己越發強硬地對待台灣或者美國的任何相關舉動。北京希望以此來迫使台灣民眾就範,但實際效果卻恰恰相反。而北京如今也沒有調整台海戰略的跡象。

"台灣的矛盾地位是冷戰的遺留產物。台灣人知道,'獨立'一詞是北京最為絕對的底線。中國正在盡全力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遭孤立。北京也向那些派遣高層政治人物訪台或者支持台灣的國家發出威懾,但這同樣起到了反作用。近期,不僅僅美國,還有一些歐洲國家都加強了和台灣的'非官方'關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包圍台灣外島的中國漁船

02:4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