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北京的法律長手

達揚(摘編)
2019年5月1日

剛剛過去的周日,香港再度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香港立法會擬議中的《逃犯條例》修正方案,引起一些人對香港司法獨立性的擔憂。

China Hongkong - Protest gegen Auslieferungsgesetz
四月28日,香港數萬民眾參加反《逃犯條例》大遊行。圖片來源: DW/V.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日,數萬名香港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擬議中《逃犯條例》。這也是雨傘運動以來,香港最大規模的民眾抗議活動。批評者認為,這一新法規將進一步削弱香港的自治地位,賦予北京逮捕香港反對派的權限。《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中國司法部門的長手》文章,介紹了香港的這一最新事態。文章寫道:

"警方認為示威者人數大約為23000人,而組織者則宣稱有13萬人參加了示威活動。對北京持批評態度的立法會成員表示,本次示威活動顯示,民主力量又恢復了動員能力,雨傘運動失敗後的低迷氛圍已經成為過去。組織者宣稱,如果港府不撤回立法草案,他們將在立法會前發起靜坐示威。這令人不得不回想起2003年那一幕,當時反北京人士通過抗議示威最終迫使港府收回了《國家安全條例草案》。

上周五,香港書商林榮基宣佈移民台灣,並表示這樣做是擔心自己被遞解給北京方面。2015年,林榮基被中國秘密警察審問了數月之久,原因是他在香港出版了一系列涉及中國高層秘聞的圖書。當時,他之所以獲准返回香港,是因為他承諾從香港取回存有客戶和作者訊息的電腦。但林榮基不想再回到秘密警察手中,於是選擇留在了香港。而迄今為止香港的自治地位也能為林榮基提供保護。"

香港主權雖然於1997年正式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其獨特的司法體制卻保留至今。也正因為如此,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同香港簽署了引渡條例,卻未同北京簽署引渡條例。文章寫道:

"1997年,英國治下的香港引入附加條款,禁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引渡嫌疑人。現在這一法律附加條款將被取消。香港並非完全民選產生的立法會中,親北京議員擁有多數地位。有鑑於此,法律修正案應當可以在暑期休假前獲得通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強調,每一個引渡個案都會單獨進行審核,也會保障司法申訴渠道。

她還否認這一法律修正案也適用於政治案件。然而,以非政治化的罪名將異議人士投入監獄,卻是中國常見的做法。"

沃爾夫鏡頭下的香港:《密度建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lue Lotus Gallery

德國籍攝影家米希爾‧沃爾夫(Michael Wolff)上周四在香港去世,享年65歲。沃爾夫以拍攝香港摩天大樓和平民生活而享譽全球。《南德意志報》發表題為《大眾之美》的文章,悼念這位視角獨特的攝影家。文章寫道:

"沃爾夫的作品乍看起來也接受了西方對大眾社會的種種偏見,包括亞洲的所謂去個性化發展趨勢,但其作品的細節卻恰恰是對這類偏見的反駁。他很少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解讀,而是鼓勵觀眾自己去觀察。即便是他的肖像照也都顯得不動聲色和冷漠。《巴黎的陰影》這類詩情畫意的作品,對伍爾夫來說,只是不多見的例外。而具有政治諷刺意味的作品,則更是例外中的例外,比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澤東海報系列。

沃爾夫1954年生於慕尼黑,在埃森的富克旺根藝術大學畢業後,長期擔任攝影記者和建築攝影師,直到2010年才以藝術家形象嶄露頭角。中國的快速崛起以及大眾社會的後果,是過去20年以來引人關注的話題,而伍爾夫則以西方人熟悉的形式和方法向我們展示了這一話題。因為他描述的物件非常具有藝術性,似乎令他的作品也更具真實性。正如他的夫人巴巴拉‧伍爾夫所說的那樣,沃爾夫是賦予我們這個時代可見度的大師之一。沃爾夫在65歲生日到來前幾周去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