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南中國海自由通航符合各方利益
2018年10月23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啟程前往北京前,德國國防部長基民盟政治家馮德萊恩就表達了想對中國年輕人發表演說的願望。中方滿足了她的願望,不過,在哪兒演講,對誰演講當然由中方決定。《南德意志報》以《一聲批評》為題報導了馮德萊恩在香山腳下中國國防大學的這次演講活動。
文章寫道:"馮德萊恩在'首次來訪,甚為榮幸'之類的客套之後,立即開始了適度又明確的批評:'作為印度洋太平洋的交通樞紐,每天都有大約兩千艘船隻經過馬六甲海峽,這相當於全球海運貿易的四分之一。因此,同其它所有商業要道一樣,這一海域的自由通航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利益,絕不應讓這裡成為爭權奪利和領土糾紛的焦點。'馬六甲海峽是通往南中國海的門戶,過去幾個月來,耀武揚威的事件曾在這裡頻繁發生。
中國對這一海域的廣泛地區提出領土訴求,畢竟這裡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是海上交通要道。為了使領土訴求成為既成事實,中國在這裡興建人工島嶼,在無人島礁上設立軍事基地。海牙國際仲裁法庭2016年駁回了中國的領土訴求,但中國領導層對這一裁決置之不理。這已經成為危機隱患。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曾表示,他每天早上一醒來,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中國海,接下來才會想到北約。馮德萊恩在演講中則強調,必須'依照國際法,而不是依照強權邏輯'為此找到一個妥協方案。"
《南德意志報》接著寫道,馮德萊恩演講結束後,中國國防大學校長接過話筒說到,這是一次內容豐富而精彩的演講,但由於時間關係就不安排提問了。於是,學生們報以短暫掌聲後,列隊離開會場。至於他們記住了多少演講內容,就不得而知了。
上周,一名瑞銀UBS工作人員在北京機場被拒絕離境,瑞銀總部雖然證實有員工在中國被扣,但拒絕進一步置評。不過,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為制止資金外流而向外國銀行發出的警告訊號。《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瑞銀員工被扣引發的疑問》的文章。
文章寫道:"鑑於中國擁有數額巨大的外匯儲備,很多人認為中國不會出現資金流問題,其實,這是一個錯覺。中國身價五百萬美元的富翁們只要將其財產的5%投往境外,中國的資金平衡就會出現嚴重傾斜。而通過境外投資實現資產多樣化,正是很多中國富人們所希望做到的。因為他們不希望將全部身家都置於中國經濟發展和匯率波動的風險之下。中國人大舉在美國、加拿大、澳洲以及近來越來越多地也在德國購置高檔房地產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一般而言,那些頻繁從新加坡、香港、蘇黎世以及法蘭克福飛往中國的銀行顧問們,倒並不是為了教會中國客戶如何將資產非法轉移至境外,畢竟中國境內提供這項服務的大有人在。而借道香港將資金轉往境外是最受歡迎的方法之一。比如將訂單金額寫成實際貨款的數倍,差額最終會被存入境外銀行,比如瑞銀,而這些銀行當然也會為幫助資金外流收取一定份額的手續費。
也許,這次扣押瑞銀女工作人員,矛頭並非針對瑞銀本身,而只是中國反腐機構鎖定了瑞銀的某位客戶。但中國政府的最終目的很可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制止資金外流。去年和今年,已經有多名中國億萬富豪在中國內地或香港被扣押,甚至被逮捕。"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這些富豪的共同特點是他們都曾在境外投資,而來自外交圈的消息甚至稱,幾個月來,一場逮捕潮正在席捲中國的上流社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