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台灣選民對強權說不
2020年1月17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剛剛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民進黨人蔡英文以58%的壓倒多數當選連任。《柏林日報》發表評論稱,台灣人以其民主制度、經濟實力以及效率再度顯示出,華人世界裡,個體自決權利也同樣能帶來集體的安全、經濟的富足以及社會的保障。這篇題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評論寫道:
"北京當局一再聲稱,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確保安全和秩序、才能保障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中國需要高度集權式的統治。中共也正是以上述理由為其1949年掌權以來所實施的種種打壓政策以及近五千萬人的非正常死亡進行辯解的。
但這套說辭也恰恰為二十年代墨索裡尼、希特勒和史達林的崛起提供了合法性基礎。當時的人們相信,義大利人、德國人或俄羅斯人需要一個'鐵腕'。直到1946年,西柏林社民黨對同共產黨的強制合並堅決說'不',尤其是當陷入封鎖圈的西柏林多數民眾對蘇聯和德國統一工人黨的擴張野心堅決說不的時候,西歐和美國人才漸漸開始改變所謂德國人具有不可改變的'臣民精神'的看法。"
評論最後寫道,台灣的選舉結果說明,這裡的民眾不願意接受個體權利遭到踐踏的強權統治。
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基建項目,涉及金額高達一兆美元,覆蓋全球人口的70%。《南德意志報》報導稱,歐盟在華商會本周四在北京批評說,項目招標過程缺乏透明度,歐洲企業幾乎無緣參與。這篇題為《死胡同》的報導寫道:
"如果相信中國方面的宣傳,那麼一帶一路將是一個全球都將獲益的項目:世界各地都將獲得新修的公路鐵路,新的港口和地鐵,尤其是貿易往來將大幅提升。迄今為止,敢於大聲批評一帶一路項目人不多。但是本周四,終於有人發聲了:中國歐盟商會就該倡議發布了一份令人心灰意冷的評估報告。
歐盟商會發布的這份評估稱,歐洲企業幾乎無法得到任何訂單。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說:'不管我們怎麼努力,但根本找不到門道。'相較於外國企業,中國的國有企業明顯受到優先對待。132家參與問卷調查的企業中,只有兩家企業表示通過正式渠道獲得了招標訊息,更常見的則是完全不公開招標。大多數情況下,歐洲企業只能依靠中國政府部門以及中國合作夥伴才能獲取相關訊息。20家接受詢問的企業表示他們參與了項目招標。伍德克表示:'我們知道誰是作曲家:習近平。我們也知道誰是演奏家:中國國有企業。但我們完全搞不清楚,誰是指揮家。" 換言之,這裡缺的是游戲規則。
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的,當然是要給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畢竟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模式似乎已經走到盡頭,出口開始減少,內需也差強人意,姑且不論同美國曠日持久的貿易戰。"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