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嗎?
2022年12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報導稱,美國出台的晶片法案計劃斥資520億美元,吸引各國晶片廠家在美國投資建廠,此舉在台灣島內引起了極大的不安。有人擔心,台灣一旦失去晶片盾牌的保護,美國也會漸漸失去捍衛台灣的興趣。那麼,這種擔憂有道理嗎?這篇《台灣擔心失去本土半導體工業》的報導寫道:
"晶片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全球智慧型手機及人工智慧領域使用的晶片,90%以上均來自台灣。
對美國和中國來說,台灣的晶片生產廠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失去了台灣的晶片,美中兩國的高科技產業都將面臨嚴峻的問題。在中美兩大經濟強國眼中,台灣在晶片工業的主導地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中國率先開始投入巨資,希望打造本國的晶片工業,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美國前總統川普则後來居上,他首先禁止競爭對手中國進入美國的高科技行業,進而又發起了本土晶片攻勢的倡議。川普的繼任者拜登更是投入巨資,進一步將晶片攻勢推向了極致。
台北國防安全研究院的王策仁(音)是這樣對《商報》解釋台灣所處尷尬境地的:'中國和美國都想將台積電拉到自己一邊。因此,台灣很多人都對晶片工業的去台灣化充滿了恐懼。'
而隨著日本、歐盟以及韓國都在模仿中美兩國,投入巨資推動本土的晶片工業,台灣人的擔心也在與日俱增。日本已經成功動員台積電在日本建廠,而德國則期望台積電也會在歐洲建一家工廠。
不過,王策仁對前景總體感到樂觀:'生產基地多元化的壓力,對台積電來說也許是一個機遇,可以發展成擁有多個生產基地、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美國史汀生中心專家克羅寧( Richard Cronin)也預言到,儘管擔憂情緒普遍存在,但台灣本土的晶片工業並不會出現大失血的現象。克羅寧對《商報》表示:'美國永遠都不可能完全替代台灣。'"
《商報》援引專家的話報導稱,美國的晶片生產成本比台灣高出50%,高端晶片的研發能力也遠不及台灣,因此,美國並不會對台灣本土的晶片工業構成威脅。文章最後寫道:
「咨詢公司 GlobalData的晶片專家波裡( Josep Bori)表示:'只要台積電把它的核心技術留在台灣,美國在智慧型手機、先進的圖像處理器或者人工智慧领域,就依然擺脫不了對台灣的依賴。'
上周,拜登總統出席了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第二家工廠的開工儀式。這裡生產的三納米晶片將在智慧型手機领域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但波裡表示,到了這家工廠啟用的時候,三納米晶片早已經被超越了。
今後台積電仍將在台灣進行高端技術的研發,並會得到政府的稅務優惠。來自台灣政府圈的消息稱,一納米晶片的生產線已經列入規劃。"
德國教育部長明年訪台?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報導稱,德國教育及科研部長、自民黨籍政治家斯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計劃在2023年春季訪問台灣,這將是1997年之後首位出訪台灣的德國部長級官員。迄今為止,德國教育部既沒有否認,也未承認部長的訪台計劃。
"為了避免刺激中國,在高級官員訪問台灣的問題上,總是會出現一些反對聲音。不過,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貝內爾( Thorsten Benner)則認為,高官訪台能否成行,主要取決於台灣方面的意願。'既然1997年的時候,德國經濟部長能夠訪問台灣,2023年就沒有理由不能成行。更何況,今天的台灣更需要德國的支持,雙方在學術和經濟領域的合作今天也變得更有前景。'
自民黨政治家海德(Peter Heidt)周一晚間在德台協會以及清理統一社會黨專制歷史聯邦基金會的一次活動上表示,德國政府內部在斯塔克-瓦特辛格訪台計劃問題上,'並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分歧'。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席陳菊也在此次活動上做了發言。陳菊還將在周三到訪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
海德還表示,邀請台灣外交部長訪問德國是可以考慮的,'我能想像,我們會對他發出邀請。'出於對中國方面的顧忌,德國政府高層以及外交部、國防部目前都同台灣沒有任何聯絡。"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