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對外交流與自我封閉

王凡(摘編)2016年9月22日

《每日鏡報》分析了中國一面進行對外交流、一面言語上批判西方的矛盾現象,稱當局對西方生活方式的批評,可能招致中國年輕人的反感與反對;《新蘇黎世報》則關注中國化學事故頻發,在天津爆炸案後也並無改觀,民眾不滿增加。

Symbolbild Justitia Justizia
中國當局對「西方價值」進行著猛烈的攻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聽起來像是自相矛盾:今年3月,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剛與德國總統高克一起,為2016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開幕;與此同時,習近平卻在中國對'西方價值'發起了越來越猛烈的攻擊",德國《每日鏡報》周四(9月22日)一篇題為"交流與封閉"的文章在開頭寫道。

文章寫道,中國民眾被警告要防範外國間諜;中國媒體也被要求不許再報導"西方生活方式"。"儘管如此:北京仍然想要繼續送青少年來德國,以便從德國的創新能力中獲利,也讓中國發展得更好。"

除了官方合作夥伴外,一些小的團體、組織也為中德民眾提供交流的機會。文章講述了50名來自廣東和香港的年輕人,他們驚訝於德國家長"輕鬆的"教育方式、德國青少年隨性的業餘生活。"在德國,父親理所當然地也要換尿布,同樣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出現在德國大學的課堂上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B

"對於這些青少年而言,(中國)國內政治層面上大力鼓吹的社會制度和文化之爭看來沒有起作用。官方最新的政治宣傳努力也沒有影響(中德交流項目)的申請者數量。"

文章隨後寫道,中國人不僅對青少年交流活動感興趣,也熱衷於去世界各地旅遊,以及去海外留學。

"經濟上早已與世界緊密聯繫的中國,不可能再承受得起孤立、封閉。做生意必須要有國際人脈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政治領導層可以容忍,中國人在海外大學被傳授以批判意識並可以登錄不受審查的多元媒體,只要有更重要的東西吸引著領導層--可以為中國做貢獻的寶貴知識。"

"這種實際上的國際化與言語上的封閉之間的矛盾,顯示出了中共政治宣傳時越來越突出的難題。那些對意識形態高地的要求,與那些來自都市中產階級、國際化的年輕人的世界不符。中國年輕人理所當然地穿著義大利品牌服裝、開著德國汽車、聽著英文歌。他們像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樣,更感興趣美國流行文化,而不是政治教條。"

在文章最後,作者寫道,目前中國宣傳部門沒有拿出一個"西方生活方式"的對立物,而只是對其進行批判和審查。"然而,如果北京用反西方的政治宣傳過於妖魔化那些交流學生的積極印象,政治領導層將會面臨這樣的危險--沒能在意識形態上聯合年輕人,而是反而讓他們反對自己。"

天津大爆炸現場留下的深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每天一場化學事故"

2015年的天津港大爆炸已經過去一年多了,《新蘇黎世報》周四再次關注了中國化學事故頻發的現象。

"中國距離負責任地處理化學品還有多遠,可以通過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的新數據看出來,該組織首次對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的官方數據進行了評估。"

"根據該組織統計,中國今年1月至8月總共發生了232次化學事故,平均每月29次、幾乎每天1次。總共199人在事故中喪生,還有400人受傷。'綠色和平'稱,每兩起事故中就有一起涉及危險化學品,最常見的事故原因是在運輸、生產和儲存化學品時發生事故。"

文章表示,由於中國被看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市場,"綠色和平"的數字尤其引人注意。"專家在回顧過往時承認,中國工業的生產條件曾是'不人性的',稱如今很多已有所改善。然而'綠色和平'的數字顯示,(中國)當局和化工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環保問題上,中國民眾不會再任由擺布,這可以從社群網站上、街頭抗議中日益增長的不滿中看出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