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川普如何施展「平衡術」?

嚴嚴 摘譯
2017年11月7日

川普的首次亞洲之行受到德媒的持續關注。在這位總統周三到訪北京之際,《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川普不得不承認,北京和華盛頓之間需要一個穩定的平衡關係。《明鏡》周刊則從另一角度觀察經濟崛起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Symbolbild USA China Beziehungen Hacking
圖片來源: Reuters/H. Kang

德語媒體:北京和華盛頓再玩「新平衡」?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川普在亞洲的機遇(Trumps Chance in Asien)"文章指出,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對夥伴關係持開放的態度,以平衡對中國的依賴。

"川普执政10個月以來,給亞洲帶來很多不安、憤怒和傷害。他對待安全盟友的搖擺不定令人不安,他決定從貿易項目中退出引發了憤怒,他在推特中發表的一些愚蠢的言論傷害他人。現在美國總統開啟對東亞的訪問。他會在日本、韓國、越南和菲律賓停留,並出席三個峰會:越南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菲律賓東協(ASEAN)峰會,以及東亞峰會(EAS)。然而,亞洲人對川普亚洲之行的期望很低。"

文章評論說,"幾十年來,亞洲在中美之間取得了平衡,並知道如何利用雙方的利益。但現在看來這一平衡已結束。在資源豐富的澳洲和富裕的新加坡,華盛頓孤立主義帶來的衝突顯而易見。他們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都對本國的經濟產生關鍵的影響。但傳統上,兩國都依靠與美國的安全夥伴關係。"

文章筆鋒一轉寫道,"由於美國亞洲政策出現意料之外的轉變,亞洲國家越來越多加強同新興超級大國中國的接觸。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正在高速填補美國的權力真空。中國之前曾將尋求主導權包裝成提供援助,這對亞洲人來說未必是壞事但是最近在北京舉行十九大以來,人們普遍擔心中國人想要主導整個地區。"

"到2050年,北京要把軍隊建設成一支世界一流軍隊--這樣的聲明引起了恐慌。特別是中國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運線路上,在南中國海,多年來中國一直用人工島嶼和武器鞏固不合法的權力主張。北京方面希望借助'一帶一路'的倡議,以超過1兆欧元的投資在貧窮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並擴大到非洲,以滿足其自身利益。儘管這一倡議受到歡迎,但像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反對聲音卻在增加,他們不願意受到中國的影響,也不願意被引入到債務陷阱之中。"

文章就此寫道,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對夥伴關係持開放的態度,以平衡對中國日益增長的依賴。"川普必須瞭解,中國以外亞洲還提供了哪些機會。他必須明白,該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核心--到2030年,亞洲的經濟增長能佔全球的三分之二。而且川普也不得不承認,北京和華盛頓之間需要一個穩定的平衡關係,來挖掘這方面的潛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Guo Hui

經濟崛起下的中國"面貌"

《明鏡》周刊發表題為"從空中看中國的經濟奇跡是這個樣子的(So sieht Chinas Wirtschaftswunder von oben aus)"文章從另一角度觀察經濟崛起給中國帶來的根本上的變化。"近十年來,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在'外觀'上也是。很長一段時間來,不僅上海和重慶這樣的大城市受到影響,實際上整個國家都受到影響。"

文章作者接著解釋說,這意味著什麼?看看中國的航拍照片便一目瞭然。文章展現的是美國最新陸地衛星LANDSAT8於幾天前拍攝的一張山東半島工業區的航拍照片。從高空望去,綠地被大片設施佔據。

文章就此寫道,"過去山東半島的大型泥灘是野生鳥類的家園。但是現在畫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長期以來,濱州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將當地的地貌塑造成另一番景象。"

以山東半島為例,當地修建了很多用於水產養殖的巨大池塘、曬鹽灘,田間還有無數的抽油泵。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繼續,這對全球經濟來說十分重要。但不以永久化石燃料為能源基礎--這對全球氣候來說也十分重要。中國承諾,大規模擴大綠色能源的生產。可誰又知道30年後山東半島的'面貌'將會是什麼樣子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