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德國

德語媒體:川普炸了伊朗!歐洲只能泡茶?

閆駿
2025年6月25日

川普突然下令轟炸伊朗核設施,震撼全球。德媒驚呼這是大膽的戰略豪賭,美國和以色列替歐洲幹了「髒活」。但當炸彈落下,一旁的歐洲卻還沉浸在「茴香茶式」外交幻想中,引發德媒激烈批評。

川普6月24日在起身前往荷蘭北約峰會前接受記者採訪
德語媒體:川普再一次成功地施展了欺騙與算計的把戲。圖片來源: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人相信,外交是慢工細活,要靜下心來、開會、討論、喝茶。最好是茴香茶……

但美國總統川普不是這樣的人。他沒開會,也沒等。在代號為「午夜之錘」的軍事行動中,直接出動隱形轟炸機扔巨型鑽地彈,把伊朗的核設施炸了個透。這場軍事行動震撼了中東,也震碎了歐洲的外交幻想。

「世界報線上」:德國喝茶式外交該結束了

美國正式下場,打擊伊朗3大核設施後的不久。德國「世界報線上」(Welt Online)主編 Jan Philipp Burgard——一位曾長駐華盛頓的資深記者,發表評論文章毫不掩飾地讚揚川普这次決策的智慧且具有戰略遠見。

在這篇名為「德國喝茶式外交該結束了!」的評論文章開頭,作者寫道:「智者可以改變自己的看法。」這是古羅馬偉大政治家西塞羅的名言。按此邏輯,唐納德‧川普应當被稱作一位智者。在競選時,川普曾承諾將美國從未來的戰爭中抽身。他所在政黨中的孤立主義者對此一諾要求甚嚴,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

然而,這位坐在橢圓辦公室中的男人最終展現了勇氣、理想主義與戰略遠見——他下令派遣美軍B-2隱形轟炸機,用穿透地下掩體的炸彈攻擊伊朗核設施。

遭美軍巨型鑽地彈轟炸過後的伊朗福爾多(Fordow)核設施圖片來源: Maxar Technologies/AFP

評論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美軍此次行動對伊朗核計劃造成了多大破壞。但無論如何,川普的決定注定將載入史冊。因為他清楚地認識到,美國不能成為一個與世界隔絕的孤島,而必須繼續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這既符合全球利益,也符合美國自身利益。伊朗若擁有核武器,將直接威脅美國盟友以色列的生存。

作者Burgard認為:若川普继續對伊朗神權政府坐視不管,美國將失去對中國、俄羅斯等擴張主義國家的威懾力。此次對伊朗的果斷行動,實際上是對前總統拜登與歐巴馬的政策失誤的糾正:他們在阿富汗與敘利亞採取軟弱立場,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信譽。考慮到川普当前在國內所面臨的巨大政治壓力,他作出這一決定無疑是艱難的。但最終,他顯然意識到:面對一個實行國家恐怖主義的神權政府,談判根本無效——他們只是在爭取時間罷了。

文章焦點隨後轉向德國政府的外交人士,對他們發出強烈批評稱:相較之下,川普在對伊政策上的「學習曲線」令人印象深刻——這是許多德國政客遠未達到的高度。德國社會民主黨外交事務專家斯特格納(Ralf Stegner)一如既往地從舒適的周日晨椅上發出警告,說這一打擊「具有高度升級(衝突)的潛力」。綠黨副主席布魯格(Agnieszka Brugger)則指出,「軍事打擊核設施特別危險,不符合國際法」。

作者向這些德國政客發問:諸位早餐桌前的先生女士,請問如果不通過軍事打擊,我們還能用什麼方式阻止伊朗這樣一個拒絕妥協的政權製造核彈、毀滅以色列呢?難道是開一個圓桌討論會,配上一壺小茴香茶?

德國總理梅爾茨幾天前的表態相對應,作者在文章結尾表態稱:如今,是時候感謝唐納德‧川普替以色列「幹了髒活」。

「地堡剋星」深入打擊 美國稱「摧毀了伊朗核計劃」

02:0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法蘭克福匯報》:川普的戰爭

《法蘭克福匯報》也在美國下場打伊朗的第一時間發表了題為「川普的戰爭」的評論。指出:德黑蘭政權或許直到第一枚炸彈落在福爾多(Fordow)核設施前一刻,還不敢相信美國總統真的會下令發動攻擊。毫無疑問,神權政府也沒有忘記,川普曾向支持者承諾,不會再次將美國捲入戰爭。但川普怎麼會被昨天的言論所束縛——只要今天有人向他提出另一個聽起來「偉大而精彩」的方案,他就願意立即改變方向。

這篇評論的作者Von Berthold Kohler是《法蘭克福匯報》的發行人之一,他分析稱:現在,摧毀伊朗核計劃的條件,比過去數十年任何時候都更為有利:以色列早在去年就重創了伊朗的防空系統;那些曾以火箭彈威脅以色列的德黑蘭「影子軍隊」,如今名副其實,只剩「影子」的空殼。

同時,北京與莫斯科也無意讓戰爭升級。中國不僅將擔憂其石油供應受到衝擊,更害怕世界經濟因此下滑、殃及自身。至於俄羅斯,儘管已與伊朗達成協議,並從伊朗獲取用於烏克蘭戰爭的無人機,但普丁並不願與川普公開對抗——他清楚,一旦惹怒川普,美國對基輔的支持可能會迅速加強。

《南德意志報》:川普动手了

德國《南德意志報》評論下標題的思路和《法蘭克福匯報》相似,發表了題為「川普动手了」的文章。文章從此次美國「下場」打擊伊朗的戰略戰術角度出發,分析稱:川普再一次成功地施展了欺騙與算計的把戲。雖然這位自稱「交易高手」的總統聲稱將等待伊朗方面為期兩周的「外交叩頭」,但實際上,僅僅兩天後他便下達了軍事打擊的命令。他展現了「總司令」的姿態——而且顯然是在與耶路撒冷的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jahu)達成共識後採取的行動。

評論作者認為:伊朗的最高宗教領袖也清楚,川普无論如何都不會派遣美軍地面部隊進入中東。因此,把戰爭引向外部,也許是這位年邁的最高領袖為自身政權尋找的一個「自救之道」。但他也明白,來自華盛頓的對手無需派出一兵一卒,就能依靠空軍與海軍的打擊,摧毀伊朗神權政體的核心支柱——包括軍隊、革命衛隊、軍工體系以及所剩無幾的核計劃。即使沒有「地面部隊的靴子踏上戰場」,美國的軍事力量依舊具有壓倒性優勢。

但就在這一點上,瑞士發行的《新蘇黎世報》,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該報在一篇評論中分析稱:伊朗的核計劃是否已經被摧毀,目前尚不得而知。專家指出,若想徹底終結伊朗的核項目,最終仍需要派遣地面部隊——而伊朗軍隊依然保有相當規模的作戰能力。在經濟層面,伊朗同樣握有重要籌碼:霍爾木茲海峽依舊處於其掌控之中——這是全球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

回顧歷史教訓,《新蘇黎世報》的這篇評論指出:即便以色列與美國能夠迫使伊朗政權屈服,真正的問題是:如何穩定一個並未請求外來干預的國家?可預見的前景並不樂觀:無論是伊拉克還是阿富汗,外力促成的政權更迭,最終都引發了恐怖主義蔓延與長期內戰。

川普表示,此次軍事打擊的目標是消除「世界上最大國家級恐怖主義支持者」所構成的核威脅。《新蘇黎世報》的評論認為:儘管官方並未明說,但推翻伊朗政權恐怕才是他真正的終極目標。

這篇評論最後總結稱:川普总統希望通過一次「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實現對伊朗神權政府的歷史性勝利。但這能否如願,仍是一個巨大問號。小布希總統當年也從未預料到,在閃電式攻佔巴格達之後,真正的噩夢才剛剛開始。他那句為時過早的勝利宣言——「使命達成」,最終成為歷史上的重大誤判。

《科隆城市報》:「果斷回應 風險並存」

在題為「果斷回應 風險並存」的評論中,該報主編 Gerald Selch認為此次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重拳出擊是一個「歷史性轉折點」,原因「在於它執行時的決絕態度:沒有與盟友協調、沒有聯合國決議、沒有任何猶豫——只有火力。或許有人對此感到震驚甚至憤怒,但它恰恰契合當前國際格局的現實:實力重新成為主導世界的第一語言。」

Selch認為:這也標誌著歐洲外交政策的一個重大斷裂點。在日內瓦,歐洲國家仍在圍繞「建設性的對話路徑」進行討論之時,福爾多(Fordow)上空的第一輪轟炸已然展開。這一現實令人清楚地看到,歐洲外交在危機地區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

然而,此次軍事行動的風險依然巨大。這篇評論指出:儘管可以預期,中國和俄羅斯的回應將保持克制——俄羅斯擔憂川普进一步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中國則害怕石油供應受阻及全球經濟衰退——但伊朗可能通過代理人發起報復,例如在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組織。此外,霍爾木茲海峽始終是一個高度脆弱的戰略點。

評論文章作者最後總結稱:暴力滋生暴力,尤其是在中東,這一地區的歷史早已證明:即便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也只能帶來短暫的勝利。加薩如此,黎巴嫩亦然。如果缺乏明確的政治戰略,任何軍事勝利都可能變成陷阱。川普也難逃他前任們的命運——如伊拉克,如阿富汗:戰役雖勝,卻終究輸掉了戰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