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市場經濟也是捍衛人權的武器

達揚(摘編)
2021年4月2日

中國政府在新疆和香港的所作所為令人震驚,但與此同時,中國又擁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廣闊市場。面對保障人權和經濟利益的兩難抉擇,西方應如何應對呢?

China boykottiert westliche Bekleidungs-Firmen
時裝企業H&M 正在中國成為被抵制的對象。圖片來源: STEPHEN SHAVER/newscom/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對參與踐踏維吾爾人權的直接責任者和實體實施了制裁令,此外,德國也制定了供應鏈法,禁止企業同踐踏人權的供應商展開合作。《商業周刊》發表評論稱,歐盟和德國的做法值得稱道,但市場經濟本身其實也是制止踐踏人權行為的有力武器。這篇題為《如何用市場經濟手段制止中國踐踏人權》的評論寫道: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個很有針對性的武器,它可以明確告訴供貨商和生產商,市場是如何評估他們的生產實踐的。必要情況下,人們將不會繼續從這些企業購買產品。一些知名度很高的紡織品生產商和銷售商就已決定,鑑於維吾爾民眾的人權受到嚴重打壓,他們將不再從中國新疆收購棉花。上述企業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很可能也是基於對消費者立場的考慮:顧客們希望弄清楚,他們購買的襯衣或褲子究竟是在怎樣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如果客戶購買汽車、智慧型手機或電腦時,也做同樣的思考就更為理想了。這也意味著,如果某種產品是在非人條件下生產出來的,顧客就會放棄購買的計劃。

迄今為止,非政府組織總是籠統批評西方企業忽視供應商的人權問題,今後應當進行進一步的甄別,對榜樣性的企業予以褒獎。投資者們也應當表明立場,只為那些不同血汗工廠合作的企業提供資金。

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堅定的毅力,也需要至少短期內蒙受經濟損失的心理準備。那些表明立場的服裝企業,目前正蒙受著來自中國的強大壓力。中國政府、中共外圍組織以及社會名流們正在辱罵這些企業,並號召民眾抵制其產品。他們的產品被從中國網店裡下架。在華銷售額在這些企業的總營業額中佔比最高達四分之一,因此其經濟損失之大可想而知。面對中國,表明立場是要付出經濟代價的。」

維吾爾人權狀況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圖為新疆的一所戒備森嚴的「再教育營」。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

評論作者認為,在捍衛人權方面,歐美政府和企業已經邁出了正確的一步。中國政府的激烈反應,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評論寫道:

「經濟界應當繼續主動出擊,並表明這樣的立場:只有整個供應鏈都擁有符合人性的勞動條件,其終端產品才是高質優秀的。事實上,很多客戶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只有這種觀點深入人心,並成為企業營銷的方略,消費者才會將好的勞動條件和好的產品品質畫上等號,也才會願意為這樣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與此同時,企業也應在購買半成品和尋找銷售市場方面做出多樣化選擇,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做到不再看專制政府的臉色行事。因為只要中國當權者堅信,無論是採購,還是銷售,西方企業都離不開中國,那麼,他們的行為方式就絕不會發生變化。」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內,中國向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貸款。包括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在內的一些國際研究機構對中方貸款協定的評估顯示,這些貸款協定中包含許多對借貸方極其不利的霸王條款。柏林《每日鏡報》寫道:

「評估報告還顯示出,北京還借助貸款發揮其政治影響力。例如,如北京『不認同借貸方的施政方針』,即可解除借貸合同或要求對方提前還貸。如某國中斷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即屬於『毀約』行為,貸款就必須立即還清。

中國如何借助其條件苛刻的貸款協定施加政治影響力,阿根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北京為該國兩個水壩項目提供了價值47億美元的貸款。由於該項目引起爭議,時任總統的毛裡西奧‧馬克裡 (Mauricio Macri)本想叫停。但中方則表示,水壩項目同另外一個中方出資20億美元的鐵路修築項目是掛在一起的。如果阿根廷方面叫停水壩項目,那麼鐵路項目也將泡湯。最終阿根廷只好認栽,同意同時啟動兩個項目。」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