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後新冠時代的監控與美中衝突

苗子(摘編)
2020年5月7日

德語媒體關注,疫情中中國政府所投放使用的健康碼和追蹤App,對未來的公民自由意味著什麼。此外,中美關係的緊張,將來會走到哪一步?

KI und Gesichtserkennung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H. Lucas

(德國之聲中文網)沒有健康碼,在中國寸步難行。德廣聯的報導寫道:"對批評人士慕容雪村而言,中國利用當前的後新冠形勢,以抗擊疫情為名,大範圍地投放追蹤App。'政府和黨一直用各種方法來縮小公民的自由空間,擴充權力和資源。如今也借助健康碼。未來估計會把它融入中國的社會評分體系中。'政府可以使用這一評分體系全面管控個人訊息。"

報導寫道,健康碼無處不在。"從北京去天津,要入住飯店,必須掃描只在天津有效的新App。無論是購物、去飯店還是去上班:在中國的日常生活目前已經完全離不開持續的掃描各種追蹤App的條形碼。"

《圖片報》線上版則引述了中國媒體廣泛報導的一名逃亡24年的逃犯在杭州自首。該報寫道,對這名47歲的男子來說,自由活動反正已經不再可能了。新冠危機中的監控讓他別無選擇。他的說法正在被核實。

圖片來源: Colourbox

中美"最糟糕場景":武裝衝突

《法蘭克福匯報》就中美關係寫道:"中國領導層做好硬碰硬的準備,從一家中國智庫的分析中可見一斑。該智庫下屬於國家安全部。本周,路透社獲得相關文件內容,並報導稱,文件直接提交給了習近平。其中警告稱,全球疫情之後,中國將遭遇主要從美國傳出的反華浪潮,並稱,在'最糟糕的場景'下,中國必須做好面對一場武裝衝突的準備。"

文章寫道:"北京如今多次稱與美國的關係是自1989年天安門屠殺以來最糟糕的,甚至是自1972年尼克森訪華以來。北京大學政治學者張建(音譯)表示,北京的立場高度硬化,以致於在與美國的對抗中,幾乎不可能做出讓步。因為讓步的政治代價太高了。"

文章寫道:"疫情之初自身失職的北京為轉移視線,在本國國內有目的地培植民族主義情緒。柏林墨卡托研究所的費爾辛(Matt Ferchen)表示:'全球疫情讓(美中)原本就已緊張和互不信任的關係火上澆油。最終可能兩敗俱傷,其經濟和全球地位都因危機受到削弱。'"

文章寫道:"中國軍方圈中估計,美國的軍事實力因疫情受到削弱。鷹派軍事學者喬良本周在微博上這樣寫道。他所指的顯然是美國航母羅斯福號因士兵在太平洋上感染而短期停靠。……即便是喬良如今似乎也對緊張的情勢感到憂慮。無論如何,他看來覺得有必要指出,疫情不應被視為征服台灣的良機。"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