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德企為何難擺脫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

2025年11月8日

德企為什麼不從中國之外的其他地方採購原材料?德國《商報》分析了德國企業供應鏈為何高度依賴中國的問題,另外,線上零售商Shein因銷售爭議商品也成為德媒關注焦點。

鋰是電動汽車生產至關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鋰是電動汽車生產至關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圖片來源: New Docs

(德國之聲中文網)「官僚機構運作緩慢,思考的步伐有時也同樣遲緩。德國經濟對海外原材料的高度依賴,並非新現象,但長期以來幾乎無人真正關心。」 德國《商報》本周五(11月7日)發表的一篇評論開頭這樣寫道。這篇文章以一個問句為標題「為什麼德國企業不從本土採購鋰?」(Warum besorgt sich die Wirtschaft kein Lithium aus Deutschland?)。文章接著寫道:在關鍵原材料市場上,中國逐漸擴大份額,一點一點奪取市場控制權。如今,德國經濟在某些原材料上的依賴程度已達60%、70%、80%,甚至接近100%。」

作者Julian Olk接著指出,發生這種情況並非因為原材料稀缺:「全球各地,包括南美、非洲、亞洲其他地區,甚至德國本土,比如鋰,都有豐富儲量。問題在於能否順利獲取。那麼,德國企業為什麼不直接從這些地方採購原材料?為什麼總是期待政府出手?

文章接著給出答案:「原因在於,大多數企業並未真正意識到時代的變化。企業的本性是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在原材料尚可獲取的情況下,他們自然傾向於選擇價格最優的中國供應商。與此同時,企業們往往忽視地緣政治風險:過度依賴中國原材料,意味著在關鍵時刻可能面臨被迫妥協或受制於人的局面。」

Shein風波  

「中國製造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來自中國的兩個廉價購物平台—— Shein和Temu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德國等歐洲市場擴張。儘管本地製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保護組織屢次提出批評,但這些平台的成功似乎絲毫未受影響。然而法國政府如今計劃對中國電商巨頭Shein採取行動「 德國巴伐利亞州廣播電視台"BR24"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文章關注了Shein因其平台被發現出售具有兒童特徵的情趣玩偶,以及刀具等違禁品,在法國面臨司法程序的消息。作者Felix Lincke接著指出,歐盟預計將協助法國採取行動。在德國,Shein、Temu 以及其他來自中國的廉價進口商品同樣遭到批評。「歐盟和消費者組織在測試部分中國商品時,多次發現存在嚴重品質問題。對此,Shein和Temu一貫回應稱這不幸的個別案例,並將相關商品下架。然而平台的商品種類繁多,要全面檢查幾乎不可能。海關檢查也只是抽樣進行。"

標題為《Shein與Temu:歐盟擬遏制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潮》也分析了中國電商平台為何能夠在歐洲市場迅速崛起的原因:「商家不僅提供價格低廉、直送到家的服務,還設計了複雜的獎勵機制和心理誘導工具來抓住消費者的沖動購物心理。例如限時秒殺,促使用戶在幾分鐘內完成下單。」

文章寫道,歐盟計劃出台新規,不過專家並不樂觀:「歐盟計劃對每件包裹徵收2歐元的處理費,而去年此類包裹數量達到46億件。不過如果貨物通過商業中間商寄送,費用僅為 50 歐分。此前價值不超過150歐元的小額包裹通常免稅。是否真正低於這一限額,僅能通過抽查得出結論。專家普遍認為,這類措施難以有效遏制中國廉價進口潮,而美國的嚴苛關稅政策正加速讓這些商品流向歐洲。」

中國仿冒品正充斥歐洲嗎?

04:0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