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德企需要害怕中國金主嗎?

王凡(摘編)2016年4月21日

周四,德國《時代周報》分析了中方在歐洲收購企業的熱潮,稱對德企而言好處良多;《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被解僱一事,表示這可能是該報負責人向北京作出的表態。

Maschinenba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很多人都不願意談及來自亞洲的金主入股德國企業這一點,儘管這種情況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2015年,中國國企、私企對德國中型企業的購買量之大前所未有",德國《時代周報》周四(4月21日)的文章這樣寫道。文章接著指出,在過去五年裡,中國在歐洲的投資額增加四倍,達到了180億美元。

"中國積累了大量資本,希望戰略性地對其加以利用。據媒體報導,今年又有12家德國企業上了(中國的)購物單。……然而幾乎沒有哪個地方的懷疑態度像在德國這樣強:根據德國墨卡托研究所的一項直接投資調查,約80%的(德國)公司決策者對於收購和入股--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收購與入股--持消極態度。"

然而墨卡托調查研究的作者們表示,幾乎沒有實踐經驗顯示,外國金主參與德企會帶來不利的後續影響。而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所有目前為止的收購都顯示,中方追求的目標是維持好、做好在德收購的企業。"

文章隨後援引漢堡全球與地區研究所亞洲研究的負責人舒勒( Margot Schüller)稱,中國企業其實常常是很多德國中型企業的理想合作夥伴。"原因是:與美國或英國的投資者不同,這些中國企業很少帶來自己的董事會,經常不參與生意操作的細節,……只是細看財務穩定情況。對於這些德國中型企業而言,這很有利。"

舒勒女士還表示,那種認為中方只對技術感興趣、收購後德國工作崗位流失的看法也站不住腳--很多投資者甚至作出廣泛許諾,保證崗位和就業,專業技術也留在了德國國內。她說,人們應該更多討論外方投資者入股的問題,這其中有很多好的理由……最後一些企業肯定會說,"我們從中完全是在獲利"。

巴拿馬文件涉及至少8名現任和前任中國政治局常委的家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F.Frey

《明報》執行總編輯被炒魷魚

"周三早上來到編輯部時,即便是那些老編輯們眼中也含著淚:這一天,香港《明報》刊登了其對巴拿馬文件的曝光,之前的那個晚上,執行總編姜國元和他們一起做了這期報紙。……但恰恰就是在大爆料的這一天,總編鐘天祥解僱了其副手、執行總編(姜國元),而且是在半夜。官方給出的原因是節流、緊縮,然而巴拿馬文件可能是一個好用的契機,讓這位主編擺脫其副手以及那些對北京持批評態度的員工。",《南德意志報》周四的一篇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

文章表示,在這個曾經的英國殖民地,早已是這樣--"誰在報導中共及其政策時太具批判性,誰就會有麻煩"。"雖然香港沒有媒體審查,但廣告商們就不會問津了。"

"《明報》執拗了很久。在2014年年初,該報參與了另外一起逃稅事件的全球性調查,……其中涉及中國領導人家族的離岸公司。在原本計劃的報導刊登前幾天,當時的《明報》主編劉進圖被解僱。此後不久,劉還在街上遇襲。 "

"劉進圖的繼任是鐘天祥,而鐘被看作是親北京的。此後,很多領導崗位的員工離開了該報。……可以想像的是:早已確定要辭退姜國元,特別選在(巴拿馬文件)文章刊登的這天宣佈,是對北京作出表態:我們是有所作為的。"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