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一些德國出版社打出'對中國的恐懼'這樣書名作為賣點來吸引消費者買關於中國騰飛的圖書,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做法了。"《世界報》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中國的增長明顯放緩,許多投資者都擔心中國會出現'硬著陸'的當下,這種恐懼依然存在,這是德國全球與區域研究中心(GIGA)以及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進行的最新聯合調查的結果。"
中國人眼中的德國又是怎樣呢?文章接著引出了另外一份調研結果:"本周四(5月12日)公佈的"德國與中國--感知與現實"調查訪問了中國和德國的1000名居民、 200名企業家和100名政治人物。這份報告是德國民調機構TNS Emnid受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委託進行的。"
作者Nina Trentmann接著介紹了一下調查結果:"44%受到訪問的德國人面對中國經濟的強大而感到擔憂。57%的德國民眾對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感到不安。這個比例要略少於上一次2014年公佈的調查結果。不過德國人對中國的恐懼感依然不小:大約有80%的被訪德國人都認為,中國企業會偷竊德國的技術和發明。中國人卻不懼怕德國的經濟力量,接受訪問的中國人中,僅有13%對此感到擔憂。"這篇標題為"德國人害怕中國人--中國人恰恰相反"(Deutsche fürchten die Chinesen - doch sie lieben uns)的文章接著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德國人對中國人並不那麼熱衷,不過中國人卻對德國熱情有加:"只有24%被訪的德國人對中國人有著積極的評價。與之相比:74%受訪的中國人對德國的印象是積極的。中國人最喜歡的國家是法國,其次就是德國。"
一個普通日常生活用品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文化含義呢?「基本元素 Invisible Things」是一個展示中國和德國日常生活美學的展覽。這個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的展覽有一個宗旨:消除對陌生的恐懼。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什麼是典型的中國?什麼是典型的德國?如果兩者相遇,又會發生麼?這是日前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的名為「基本元素 Invisible Things」的展覽所關注的話題。這是一個試圖講述中國和德國兩個國家日常生活美學的展覽。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基本元素 Invisible Things」展出了德中兩個藝術工作小組收集或製作的實物、攝影作品和模型。尋找兩個國家日常生活細節背後所隱藏的文化淵源。這些都是讓兩國人民熟悉到視而不見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這個在德國人家花園裡隨處可見的小矮人。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展覽分為德國部分和中國部分。這是一場把德國的聯排別墅和中國的筒子樓、波比車和摩的、聖誕樹裝飾球和本命年紅短褲、黑麵包和筷子放在一起對比的展覽。正是這些看上去無比普通的物品,成為了構成社會生活本質的基本元素。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展覽中國部分的前身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吳學夫教授策劃的「中國東西」展覽。該展曾於2013年2月在德國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與德國觀眾見面,是2013德國「中國文化年」活動的一部分。其中體現了創意團隊在視覺審美上的研究和社會學的思考。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對於一邊的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在另一邊人的眼中確是稀罕物。這個德國花園裡的小矮人本來是最普通的裝飾品。但有中國觀眾認為他是聖誕老人,唯一比較奇怪的是,這個聖誕老人的帽子怎麼是灰色的?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觀眾們不僅能夠參觀,還可以親自體驗一下異國文化。比如當場下一盤德國人愛玩的「你別生氣啊!(Mensch ärgere dich nicht!)」,這個類似於中國飛行棋的游戲幾乎在每一個德國家庭中都可以看到。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游戲在波蘭的名字是「中國人(Chińczyk)」。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德國傳統汽車品牌梅塞德斯‧賓士曾經以一輛被一名希臘司機開了460萬公里的240D為豪。但在事故統計、行駛裡程和保養方面,德國有一個「無冕之王」——「波比車」(Bobby-Car)。這個德國小孩都喜歡的座駕以「玩不壞」著稱。一輛子孫四代都沒有弄壞的小紅車,絕對可以說是「車中之王」。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儘管北京人大多數都在霧霾中「跑錢」,但這個中西合璧的展覽還是吸引了一些想在家門口感受外面世界的觀眾。中國部分展示了中國人的習慣、象徵、夢想和焦慮,而德國部分則表現了德國中產階級日常家庭生活的現狀。這些「看不見」的典型,正是國家個性和大眾審美的體現。
圖片來源: Deutsche Reihenhaus AG
短片電影節上的中國身影
《南德意志報》則注意到第62屆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上的一名中國導演。這屆電影節舉辦了孫遜的回顧作品展。
標題為"袖珍電影"(Kino aus der Hosentasche)的文章寫到:"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旨在體現電影藝術的實驗精神與電影語言先鋒的表現形式。62屆電影節上也展現了這個宗旨。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短片電影節。"
作者Philipp Bovermann接著提到了孫遜的作品,這次的電影節播放了這名中國藝術家《新中國》、《魔術師與死烏鴉》等多部動畫片。文章援引孫遜表示,他創作的三大支柱是:"謊言、歷史和鬧劇。"在《魔術師與死烏鴉》中,孫遜乾脆為他的攝影機立了一個謊言墓碑。
文章指出,這與傳統電影敘事方式大有不同,短片電影節的一個主題就是創立這種"感知空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