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大學幫助習近平實現"強軍夢"

2022年5月19日

集黨政軍大權與一身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早在上台之初,就喊出了打造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口號。而最新發布的一項調研顯示,在中國實現強軍夢的努力中,歐洲和德國的科研機構也"功不可沒"。

SPERRFRIST Projekt C | Militärparade Zhurihe 2017 | Xi Jinping, Präsident
圖片來源: Li Tao/Xinhua/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多家歐洲媒體機構發起的一項調研顯示,歐洲研究人員同中國軍事院校開展的合作研究項目多達三千宗,其中德國院校參與的合作項目則有349個。參與了此次調研行動的《南德意志報》以《學術自由的受益者》為題,對德中科技合作這一敏感話題進行了詳盡的報導。文章寫道:

"這類研究項目的成果,如果不僅可用於民用目的,而且也可被用於軍事目的時,它的風險就不言而喻了。極端情況下,這類成果甚至可以被某個國家用來擴充核武計劃。

軍用和民用的學術界限,本來就相當模糊。尤其當高等院校不能像歐洲這樣保持獨立地位時,軍用和民用目的更是完全無法劃分。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掌權以來,黨對高等院校的掌控進一步加強。公民社會和公民權利則成了禁忌話題,持批評意見的學者受到威脅甚至拘捕。中國對德國大學院校的滲透影響不斷加大,中國有關在2049年成為世界經濟和軍事頭號強國的戰略目標,也使德中應在怎樣的前提條件下開展合作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

德國學者同中國軍事院校學者共同發表的學術論文中,有三分之二的中方學者來自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是中國國防領域最重要的高等學府,中國政府和軍方過去幾年當中為這所大學投入了巨額資金。該大學隸屬於中國最高的國防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而該委員會的主席就是習近平本人。"

報導指出,同中國的軍事院校開展學術合作並不是違禁行為,更何況學術自由是受到德國基本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但這種學術自由所暗藏的風險,也越來越引起關注。

學術自由隱含的風險引起了關注。圖片來源: Martin Meissne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聯邦科技部自民黨籍國務部長勃蘭登伯格(Jens Brandenburg )在強調保障學術自由的同時,也建議在選擇同中方開展合作的領域時,應當'非常挑剔'。他表示,如果相關的學術成果有可能被中國用於軍事目的或踐踏人權時,就不應開展這類合作。

勃蘭登伯格表示,對於中國境內日趨嚴重的干預學術自由行為,德國政府深表憂慮。今年四月,聯邦政府回復聯盟黨團相關質詢時表示,目前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中方研究人員在從事學術間諜活動,但在很多研究領域,涉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專業知識無序傳播的風險正在加大。"

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指出,鑑於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同中國軍方的核武計劃密切相關,美國方面早已將上述兩所院校列入禁止合作的黑名單。在此背景下,歐洲科研機構同這些中國軍方院校的熱絡合作尤為令人不解。該報寫道:

"中國軍方科研人員同歐洲各大學的合作並非新生事物,2000年以來,這類合作一直在逐步增多。而2013年起,合作項目的數量更是直線遞增。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後,同歐洲的合作關係得到了明顯的加強。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歐中合作的焦點一直圍繞經濟貿易。但習近平的著眼點則是歐洲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在204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百周年之際,中國希望成為世界上頭號技術、經濟和軍事強國。這是2017年,習近平在中共黨代會上宣佈的奮斗目標。"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