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北美

德語媒體:德國如何借印太政策「敲打」中國?

洪沙 (摘編)
2020年11月9日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德國國防部如何在印太地區執行和捍衛今年9月柏林政府新推出的印太政策指導方針。毫無疑問,德國的「印太政策指導方針」就是針對中國的地區行為而制定的。瑞士《新蘇黎世報》關注澳中貿易衝突給誰造成的損失更大。

Deutschland Rückkehr der Fregatte «Hambur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Assanimoghaddam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9月初,德國政府推出印太政策指導方針,意在加強德國在這一新興地區的參與。在這一背景下,德國艾德諾基金會為德國聯邦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組織了一系列影片對話會議,其中就包括上周她同澳洲国防部長雷諾茲(Linda Reynolds)之間就未來德國和澳洲在印太地區的合作舉行的公開討論會,以及本周即將舉行的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之間的影片會談 。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一篇題為「向中國發出的強烈訊號」(Starkes Signal an China)一文中關注到德國政策轉向印太的趨勢正在形成。文章提到,作為擴大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參與,德國原本打算今年就向印度洋地區派遣一艘巡洋艦,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一計劃推遲到明年執行。

文章寫道:「(在德澳兩國國防部長之間舉行的討論會上)德國國防部長對地區航行自由遭受的威脅表達了關切。克蘭普-卡倫鮑爾 說:『我們必須共同發出一個強有力的訊號。』在這個問題上德國已經被看做是遲到者。法國和英國早就向這一地區派遣了軍艦。不過,德國的推進也被認為是泛歐 『轉向亞洲』的決定性一步。德國是繼法國之後第二個提出自己的印太政策的歐盟國家。」

由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聲稱的目標是實現一個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圖片來源: U.S. Navy/abaca/picture alliance

文章指出,「但這裡涉及的並不是一個中性詞。在亞洲人們將這一概念理解為美國對華遏制策略的表達。由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聲稱的目標是實現一個『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但是在北京方面看來,這是旨在遏制中國在地區野心的類似於亞洲版『北約』的組合。不過,毫無疑問,德國的『印太政策指導方針』就是針對中國的行為而制定的。」

澳中貿易衝突威脅越來越大

《新蘇黎世報》關注到一段時間以來的澳中貿易衝突。一篇題為「澳中貿易衝突威脅越來越大」(Der australisch-chinesische Handelskonflikt wird immer bedrohlicher)的文章指出,2019年澳洲出口的36%都是輸往中國,而現在兩國關係已經陷入冰期。

文章寫道,中美貿易衝突並不是北京目前需要打贏的唯一一場因意識形態原因而發生的貿易衝突。繼中美衝突之後,澳中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正變得越來越具威脅。

「據說現在中國官方口頭禁止進口澳洲7个產品類別,涉及大麥,煤炭,銅,海鮮,木材,葡萄酒和糖。北京方面對這幾類商品的選擇是有謹慎考慮的,因為從澳洲进口的不足部分要麼可以通過增加國內生產來抵消,比如煤炭,要麼可以通過增加從其他國家的進口來抵消。 」

圖片來源: Colourbox/A. Mijatovic

文章寫道:「沒有被列為禁止進口項目裡的包括鐵礦石。2018年中國從澳洲进口的鐵礦石總量大約佔其當年出口的70%。中國雖然國內也產鐵礦石,但是數量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另外澳洲在全球也是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平均每兩頓用於出口的鐵礦石裡就有一頓產自澳洲。所以由於缺少可替代品,中國可能在未來還會繼續依賴於對澳洲铁矿石的進口。」

文章分析,今年4月澳洲内政部長達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要求中國就新冠病毒的起源給出更多的訊息、 澳洲总理莫里森公開稱病毒起始於中國並傳播到世界以及坎培拉政府在新疆、香港等一系列問題上讓中國難堪等等做法最終導致兩國間的經貿關係大受影響。

文章寫道,「上周三(11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揭幕的進博會上的講話在澳洲听起來可能更像是一種嘲諷。習近平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追求單邊優勢或損害他人利益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也會削弱自己的利益。」

文章最後寫道:「屬於澳中衝突真相的還包括: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行動的並非只有北京。今年8月底,坎培拉政府禁止中國乳製品生產商蒙牛收購澳洲品牌乳品及飲料公司Lion Dairy & Drinks。而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也被禁止參與澳洲的5G手機網路建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