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騎牆還能騎多久?

2023年8月1日

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歐洲正面臨艱難抉擇:是繼續在中美之間騎牆,還是堅決走價值觀導向的貿易路線?《新蘇黎世報》的客席評論則警告說,台灣問題的中國民意正在脫離北京領導層的掌控,這將極大增加爆發戰爭的風險。

是爭取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還是盡可能減少和專制中國的貿易聯繫、將產業鏈大規模轉移到以西方七國集團為代表的價值觀相近國家?
是爭取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還是盡可能減少和專制中國的貿易聯繫、將產業鏈大規模轉移到以西方七國集團為代表的價值觀相近國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 Ohde/M. Cui

(德國之聲中文網)維也納出版的奧地利《標準報》以"對華政策正處於分岔口,德國如何自我定位"為題,刊發了由智庫機構"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Mark Leonard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德國以及歐洲正面臨艱難抉擇:是爭取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還是盡可能減少和專制中國的貿易聯繫、將產業鏈大規模轉移到以西方七國集團為代表的價值觀相近國家?

"大約5億人口、GDP總量大約16兆美元的歐盟,頭上懸著一個巨大的問號。尤其是德國,必須做出戰略性決策,屆時歐盟其他國家也不可避免地會跟隨德國的決策。"

什麼是脫鉤?什麼是去風險?

01:4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各方一度熱切期盼德國的新對華戰略,希望能從中讀出德國對華政策接下來的基本方向。但是醞釀了幾個月的文件,最終卻彷彿同時在兩場婚禮上跳舞。"

"德國的對華戰略以清晰的觀察作為開篇,強調'中國已經發生了劇變',因此'亟需降低風險'。但是新戰略絲毫沒有要脫鉤的意思,而是把決定權交給德國企業,讓他們自行掌握'去風險'的程度。而德企在中國有著深切的利益。這份文件幾乎背離了早前的一份草案,當時的文本曾要求在華經營的德企都必須經受'壓力測試',並且向政府部門總結並交待其在華業務發展。2018年到2021年間,歐盟在華投資總額的34%來自四家德國大公司:賓士、寶馬、大眾、巴斯夫。這是一個巨大的佔比。"

"即便拋開這份對華戰略文件不談,德國的對華政策也缺乏一致性。中美兩國各自國內的事件也必然會對德國的爭論產生影響。這場爭論的影響十分深遠,因為無論德國最終走哪條道路,歐洲其他國家都會跟隨。德國自相矛盾的言辭讓我們一頭霧水,而最終柏林的政治決策則會讓我們看得一清二楚:很快,我們就會知道德國到底決定走哪條路。"

2018年4月,習近平視察中國海軍艦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Xinhua/L. Gang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台灣海峽的夢游 - 中國會如何在沒有明確命令的情況下陷入一場戰爭"為題,刊發了美國智庫機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華裔政治學者趙通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認為,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發表越發強硬的言論,一方面在迎合國內民意,另一方面也在煽動民意,以至於自己都很難掌控,最終會導致政治精英以及公眾輿論互相放大。

"在去年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表示中國不放棄武統台灣的可能性。這句話比他長達兩小時演講中的任何其他段落都收獲了更多的掌聲。而且,由於在台灣問題上的其他意見都遭到了輿論壓制,領導層很容易把掌聲和沒有異議混淆為廣泛的民意支持。"

"而且,宣傳中的反美敘事也讓人感覺美國對中國構成了致命威脅中美對抗是不可避免的。這給中國領導人構成了壓力,迫使其強調備戰的重要性,反過來又進一步提升了中國陷入戰爭的可能性。"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智庫學者似乎也在額外向習近平就台灣問題游說施壓,而官僚集團則由於被要求"忠誠"而無法遏制這種趨勢。作者注意到,去年佩洛西訪問台灣時,許多中國民眾以及私人場合的專家學者似乎都對北京的"軟弱反應"感到失望,並認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統一台灣,哪怕要冒與美國開戰的風險。

"中國政府並不完全知道這種狀況。最關鍵的是:中國政府無法控制住這一態勢。北京當局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有著和平的意圖,並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滑入戰爭。"

"所以,美國今後必須掌握好力度,並且要學會理解一點:威懾手段有可能出人意料地惡化安全局勢。不久前,美國空軍上將米尼漢(Mike Minihan)表示,習近平有可能2025年攻打台灣;這一言論加劇了北京方面的偏執認知:華盛頓想要挑起戰爭。"

文章最後指出,中國內部的這種言論不受控放大機制對全世界都造成了危險,國際社會決不能忽視這一點。"我們需要的是一項積極主動的戰略,以縮小中國領導層、中國政治專家、公眾以及外國之間的認知差距。"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