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我們需要有態度有支點的政策」

2023年9月30日

圍繞貝爾博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的爭論還在繼續。德國漢學家撰寫評論指出,這位德國外長的言論表達了態度,而德國需要有態度、又能站得住腳的政策。這樣德國在為維護人類尊嚴而發聲的時候,才具有可信度。

「我們需要有態度的政策」
「我們需要有態度的政策」圖片來源: Fabian Somm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獨裁者」——這是一個會令人感到冒犯的詞匯。在德國漢學家古思婷(Kristin Shi-Kupfer)看來,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的言論引起爭議是必然的,因為它提出了一個非常極端的問題。

「這個問題超越了、也必須超越對於獨裁者/獨裁政體的定義,超越各種外交禮儀和國家利益。它關乎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人類尊嚴的敵人——因此也關乎我們用什麼態度來面對自己。」

這是這位特裡爾大學漢學教授古思婷為德意志廣播電台文化專欄(Deutschlandfunk Kultur)撰寫的評論在一開篇提出的觀點。她也向德國社會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這個國家是否還對人類尊嚴不容侵犯、普世權利以及司法獨立等相關思想堅信不疑?

「我們的社會希望給這樣的一個秩序賦予什麼價值?『我們』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向中國人、向這裡的人們傳達這些訊息?」 

今年4月貝爾博克與王毅在北京見面圖片來源: Soeren Stache/dpa/picture alliance

作者接著寫道,有人可能會反對德國這種說教的態度,也有人會指出,大多數中國人顯然是對現有體制感到滿意的。「我們如何或者是否知道這一點,是一個問題。而保持沉默或者隨波逐流是否也能被視作是滿足,則是另一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則是:我們是否應該賦予某種思想或某種原則一定的價值——即使它在一個威權主義體系中只由少數人代表?還是說我們一定要以數量來衡量?」

作者認為,擁有更多的人就應該付出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德國的價值和政治理念更具有吸引力和有可信度地傳遞給其它國家。「在如今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我們需要一種有態度、有支點的政治,在這方面貝爾博克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經濟形勢全面好轉?

《商報》(Handelsblatt)則關注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到枯榮線以上的消息,並在周六發表報導分析指出,PMI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數,它反映了市場對於未來前景是否樂觀。「一些觀察人士在此之前就已經預測,中國經濟的整體氛圍將會全面好轉。」

「分析認為,最近一段時間,地緣政治領域氣氛的略微寬松也對經濟景氣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此外,中國地方政府開始增加借貸,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不過今年接下來幾個月的經濟走向,仍然前景難料。中國目前正面臨嚴重的房地產債務危機。」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所長福斯特(Clemens Fuest)最近表示,中國在過去進行的投資規模遠遠超出本身的經濟總量,「這樣的路線是無法持續發展下去的」。而且在這樣的大量投資過程中,也有大量的資金被浪費,並未創造出可持續的效用價值。這也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德國外長訪華 如何為馬克宏「纠偏」?

02:0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