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援助非洲的競賽
2018年9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因茨匯報》的評論指出,歐洲已經在對非援助中落後於中國。
"德國儘管有著顯著的經濟成就,但是其思維陳舊僵化,不僅僅體現在進展緩慢的數字化進程上。對外發展合作、尤其是非洲政策,也是一個鮮明的案例。很久以前,德國就將'發展援助'一詞改為'發展合作'。但是,一直到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後,德國政府才開始逐漸擯棄以往幾乎無效的國家主導模式,轉而讓經濟界來進行發展合作。"
"然而,這又談何容易。十多年來,中國人正在按照一份總體規劃,獲取了非洲的礦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巨大的市場份額。我們沒有必要喜歡這種剝削措施,況且當年美國也在二戰後對南美國家實施了掠奪。"
《斯圖加特報》以"中國愚弄歐洲"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中國正在非洲大陸超越歐洲。歐洲人還在大談非洲的巨大機遇,而中國人則已經在採取實際行動。
"中國現在已經是遙遙領先的非洲最大貿易夥伴。鋅、銅、金、油,沒有任何一樣非洲的自然資源是中國不需要的。中國也提供相應的回報,在近年間為非洲國家修建了6000餘公里鐵路線以及5000餘公里的公路。在非洲,習近平正在向外界展示中國特色的全球化應當如何運作。幾乎所有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都將前往北京參加峰會,與會的還有聯合國秘書長。在完全沒有歐美國家參與的情況下,北京的峰會將推進一項重要的全球性政策。"
"中國的非洲戰略有著長遠的打算,同時又足夠靈活。胡錦濤任中國國家主席時,就已經在非洲大陸上積極地提供資金與各項援助,並且不設立政治條件。北京當然不會要求非洲國家領導人推動民主變革。而在習近平治下,中國對非合作實現了爆炸式發展。現在,中國人的目光遠遠不侷限於自然資源貿易。中國國內的薪水成本正在上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國外。非洲大陸還變成了中國產品的最佳銷售市場,涵蓋了從塑料椅子到智慧型手機的大量商品。中國在非洲租下了大量土地,旨在為本國民眾種植糧食。此外,中國還成為了非洲最大的武器進口來源國。"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提供貸款的援助方式,也讓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陷入了債務陷阱。不少人擔心,北京將會利用這種局面,加大對非洲國家的干預力度,並要求接管港口等設施。"這種方式是否會給非洲帶來長期的幫助,現在還不明朗。然而,西方的援助也從來不是無私的。多年來,尤其是在農業領域,歐洲的廉價出口產品導致非洲的經濟凋敝,過剩的荷蘭洋蔥、德國雞爪以傾銷價格充斥著非洲市場,讓大量的非洲農民生計堪憂。有些生計無著的人,可能就此踏上了強渡地中海、逃難歐洲之路。"
"因此,非洲可以指望中國人對非洲的野心能夠超越貿易,並且避開歐洲人犯過的錯誤。若真如此,那麼德國乃至歐洲今後將難以在非洲貫徹自己的利益。"
摘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