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有瑕疵的成功峰會

2023年11月17日

中美兩國領導人時隔一年後舉行的首次峰會,也在德國引起了高度的關注。有德語媒體認為,中美峰會上,雖然分歧多於共識,但拜習會仍不失為一次有些瑕疵的成功峰會。

USA Präsident Joe Biden und chinesischer Präsident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Doug Mill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網路》發表評論稱,拜習會雖然沒有創造出奇跡,但峰會達成的共識還是遠遠大於其象徵意義。這篇題為《略有瑕疵的成功峰會》的評論寫道:

"即便是拜登再度將習近平稱為'獨裁者',都未能沖淡中國努力營造的友好氛圍。以往美國總統每次對習近平使用犀利措辭,中國官媒都會大作文章。而這一次,'獨裁者'事件卻被優雅地蒙上了沉默的外衣。絕不允許任何事情影響到當前的正能量。

毫無疑問,北京會不遺餘力地向本國民眾推銷三藩市峰會的巨大成功。畢竟,經過縝密籌備,現年七十歲的習近平不遠萬里前來赴會,自然是對峰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果這位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無功而返,豈不會是一件非常沒面子的事情。

不過,客觀地講,本次峰會達成的具體協議也確實超越了峰會本身的象徵意義。尤其是中美重新恢復兩軍溝通渠道的決定,對國際社會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只有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才能避免險情擴大和衝突升級。"

《法蘭克福匯報》: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後果將遠超俄烏戰爭和加薩衝突。圖為今年六月,中美軍艦在台海近距離對峙。圖片來源: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1st Class Andre T. Richard/U.S. Navy via AP/picture alliance

評論指出,拜習會確實沒有創造出奇跡:中方一如既往,依舊不願意為結束俄烏衝突和以哈衝突付出更多努力,這一點尤其令歐洲人感到沮喪。

"但是儘管如此,本次峰會還是帶來了一個可能被世人所忽略的積極後果:中國社媒上的大量貼文顯示,中國政府終於又開始同美國開展建設性對話,令許多中國人終於鬆了一口氣。而這種由衷喜悅的背後,是三年清零政策造成國際孤立之後,中國人重新同世界接軌,尤其是對恢復同西方接觸的渴望。"

《法蘭克福匯報》以《對手間的峰會》為題,就剛剛結束的拜習會發表了評論: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對話本身有時並不能起到作用,這一點,西方在俄羅斯問題上已有過痛苦的教訓。但在避免或化解誤會方面,對話卻多少會提供一些幫助。有鑑於此,加州拜習會雖然成果有限,但雙方同意恢復軍事聯絡以及習拜二人保持電話溝通的約定,卻無疑是個好的收獲。在南中國海以及台灣海峽,中美兩國間的爭執接連不斷,因此開展直接對話,也許會起到緩解局勢的作用。今年年初,氣球事件發生後,中國竟拒絕讓兩國國防部開展電話交流,這表明了中國風險意識和專業精神的缺失。

拜登此次再次提及的中美兩國間的'競爭',卻絕不是通過電話交流就可以化解的。隨著中國的崛起,美中兩國已經成了典型意義上的戰略對手,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各個層面。本次峰會上,習近平似乎並不隱瞞,在必要情況下,他不惜以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很遺憾,習的此番表態是必須認真對待的。而對於美國是否會進行軍事幹預,拜登此次則沒有做出明確表態。一旦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其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後果,絕不是烏克蘭和加薩衝突所能相比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