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死了也要樂」

任琛(摘編) 2015年4月27日

德國《南德意志報》撰文關注中國農村地區在葬禮上跳「脫衣舞」的消息,並探尋其根源。另外,中國在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到底能從德國汲取什麼樣的經驗,也是該報的關注內容。

China will gegen Stripper bei Beerdigungen vorgehen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的一次葬禮上跳脫衣舞現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本周一(4月27日)在"社會廣角"(Panorama)專欄中刊登了題為:"死了也要樂"(Todlustig)的文章,關注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的一次葬禮上跳脫衣舞的新聞。

文章在引言中指出:"中國的葬禮很少像歐洲葬禮一樣清靜。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最重要的就是盡可能多的吸引人參加--脫衣舞也用上了。現在,北京方面決心結束這種'傷風敗俗的儀式'。"

文章在開頭寫道:"與歐洲相比,在中國,活人和死人的世界靠得更近。活人通過燒紙做的錢、汽車和iPad來為死人鋪平通往陰間的路。農村地區的葬禮上總是哭聲震天,人們為此也願意僱用哭聲響亮的婦女們,同時還會放鞭炮。反正中國人最喜歡'熱鬧',也就是說,越熱鬧越好。尤其是對於死者和他們可能還在到處游蕩的陰魂來說是這樣的,對於還活著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作者隨後寫道:"但對於北京的文化部來說,所有這些葬禮上的習俗都有些過分了。上周四,它發出了一個對於歐洲人來說聽上去非常奇怪的呼籲:以後不許在葬禮上進行'傷風敗俗的儀式'。公安部門將負責貫徹這一早已出台的禁令。事情的起因是河北省地區的葬禮習俗,這為整個國家提供了大量談資。"

作者介紹稱:"像中國其它許多農村地區一樣,那裡有錢人家會為葬禮聘請戲班子,讓他們緩和鬼神們的情緒,安慰死者家屬,娛樂送葬的人。因為中國人是一個敢於嘗鮮的民族,在現代精神的感染下,許多村子不再演河北梆子,而是架起了露天電影院。"

舞女在死者的遺像前起舞圖片來源: Freedom House

熱鬧就好

隨後,作者詳細描述了今年2月15日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紅玫瑰歌舞團"在參加成安縣李家疃鎮抹疃村一位老人的葬禮上演出脫衣舞,以及2月底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的一次葬禮上,多名演員進行"情色表演"的新聞背景。並分析指出:"這種做法不是中國大陸發明的,它的根源在80年代的台灣。那時,台灣各地的黑社會掌控著喪葬業,讓他們手下夜總會裡的舞女們白天在'電子花車'上被二次利用。"

文章隨後指出:"美國人類學家默斯科唯茨(Marc Moskowitz)2011年拍攝了紀錄片《為逝者跳舞‧台灣的葬禮脫衣舞孃》。有些死者家屬告訴默斯科唯茨,脫衣舞孃的作用是引開死者身邊羨慕他的鬼魂。又有些人說,演出是為那些低級的鬼神們準備的。還有一些人說,死者生前就很喜歡看脫衣舞。所有人都能達成一致的是:熱鬧就好。"

作者諷刺說:"中國農村有些地方的葬禮和西方的兒童生日會有許多相像的地方:攀比之風盛行,人們追求最盛大的慶典和最多的參與者。來參加葬禮的客人越多,想起他的人就越多。死者在陰間也可以為這些盛大的場面感到驕傲。 "

"老朋友"

《南德意志報》不久前還關注了德國北威州州長克拉夫特(Hannelore Kraft)的中國之行。發表了題為"老朋友"(Erzfreunde)的文章。

文章在開頭寫道:"要總是這樣就好了,一天早上,克拉夫特在北京這樣說道。那天的北京沒有雲彩,也沒有霧霾。她開始提及德國前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1961年布蘭特曾作出承諾,會讓魯爾區的天空變成藍色。事實也是這樣的。50年後的今天,這裡不再下黑雪,也沒有灰塵雨。"

作者隨後寫道:"布蘭特雖然不能讓北京的天空變藍,但克拉夫特帶來了德國的中型企業。這些人為魯爾區的煙囪口裝上了過濾裝置,用他們的設備讓曾經是臭水溝的埃姆舍河變成了清澈的小溪。他們就坐在北京一座大飯店的會議室裡,聆聽北京市副市長的發言。內容是可持續性的城市開發以及霧霾。中共領導層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而對於克拉夫特來說,這是一個契機。作為北威州州長的克拉夫特大聲說道:'我們對結構轉型很在行'。弱勢能變成強項,讓魯爾區變為一個無所不能的神奇之地:乾淨的河水、蔚藍的天空。"

文章隨後指出:"在德國,對結構轉型是否成功有不同的說法。像多特蒙德和埃森這樣的城市,已經開發出新的工業和服務產業。這裡另外的一些地區則受困於債務和渺茫的發展前途。在中國,結構轉型突然成為地方政策的一個核心:因為中國的許多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和魯爾地區幾十年前所面臨的問題相似:重工業的環境污染、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低下的能源利用率。克拉夫特表示,這些都是我們在家鄉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的問題。她說:'中國正在以(電影中)快動作的速度經歷我們用了幾十年才完成的事情。'同行的德國中型企業負責人臉上露出的表情彷彿在說:他們想馬上就開始幫助北京清潔空氣、過濾水源。但這一切可沒那麼簡單,尤其是在一個讓許多德國公司又害怕、又憧憬的中國。一方面,這裡的市場雖然很大,但另一方面,這裡也有一個政府,它明確表示,我們需要你們的技術,但不一定需要你們這些人。"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