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氣候保護需要務實態度

2021年11月3日

在遏制氣候變暖的問題上,人類需要的不是空想家和兩面派,而是需要各國政府以務實態度採取共同行動。

Erneuerbare Energien I Photovoltaik
圖片來源: Chen Xiaodo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新蘇黎世報》發表稱,在氣候保護問題上,西方需要中國的合作,但同時又在製造緊張空氣。評論呼籲西方國家採取務實的對華政策。這篇題為《是時候採取坦誠態度了》的評論寫道:

"這種矛盾態度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在2030年之前繼續增長,而在此(2030年)三十年之後,該國將實現碳排中和。任何人都不應對中國的減排誠意有絲毫懷疑,畢竟同美國不一樣,中國已經啟動了全國性的碳排交易,儘管其交易方式還有待改進。此外,中國還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電動汽車。同時中國還減少了對境外火力發電廠的投資,這也是北京在改變政策的例證。

當然,中國共產黨只有在境內新建火力發電廠,才能滿足經濟迅猛發展的巨大能源需求。2020年,中國火力電廠提供的電力增加了30吉瓦,而同一時間世界其他地區的火力發電量則下降了17吉瓦。也就是說,同北京增加的煤炭消耗相比,全球退出煤電的努力早已被化為烏有。歐洲人無論採取多少行動,都不如讓北京更早退出煤電更有實際效果。

中國面臨的使命非常艱巨,他們本應當得到支持。但是,華盛頓同北京的關係卻變得越來越緊張。拜登在不斷地製造緊張空氣,例如他首次宣稱,一旦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保衛台灣。西方一方面四處與中國為敵,又怎麼能指望中國在氣候保護問題上同西方採取統一行動呢?當然,北京出於自身利益,也應當保護環境。畢竟中國各大城市的霧霾,已經嚴重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但另一方面,中國人也是老道的外交家,他們不會無視這樣一個對外施加威脅的潛在籌碼。"

評論講述了今年九月中國外長王毅同美國環境問題特使克裡的會晤,王毅當時表示:美國希望氣候合作能成為雙邊關係的"綠洲",但如果"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化。評論接著寫道:

"氣候問題無法同地緣政治問題脫節,這也就引申出一個棘手的問題:對美國人和歐洲人來說,減少溫室氣體重要,還是保護人權和台灣更重要?中國人很清楚他們手裡有哪些施壓手段。有鑑於此,西方人必須為自己制定出明確的對華戰略,當然不能搞綏靖主義,但至少要明確指出核心矛盾所在。"

正在出席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會議的德國首席談判代表弗拉斯巴特(Jochen Flasbarth)對中國的氣候政策提出批評。《世界報》報導援引弗拉斯巴特的話報導稱:

德國氣候問題談判代表弗拉斯巴特批評中國的環保政策「令人失望」。圖片來源: DW/J. Thurau

"'中國所扮演的角色令人失望。'北京政府仍堅持在2030年之前繼續提升碳排量的立場。弗拉斯巴特表示,儘管中國承諾在2060年時實現碳中和,從而在新興工業國家中'扮演了破冰者角色',但現在已經有其他國家後來居上。他表示:' 作為全球頭號碳排大國,2060年不應當是鐵板釘釘、不容提前的事情。"

聯合國環境項目署最新發布的碳排報告稱,2019年,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的總和。即便是人均排放量,中國也以每人十噸二氧化碳的數量超越了歐盟的水準。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美國仍居全球榜首,高達每人20噸,但多年來,美國人均碳排一直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目前已經接近俄羅斯的水準。按照聯合國這份報告的說法,目前聯合國各成員國的減排承諾,仍將導致地球溫度升高2.7攝氏度。"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