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渦輪式資本主義中的「美人魚」
2016年3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世界報》發表了和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許特爾(Michael Hüther)進行的專訪。許特爾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困境以及未來發表了他個人的看法。
許特爾向《世界報》表示:"我很擔心中國的經濟情況,但是我的擔心完全不僅僅侷限於眼下的棘手問題。我們在中國看到的,不是短期的經濟發展下滑,不是說在這之後經濟發展又會強勢復甦。目前來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被高增長慣壞了?
《世界報》的記者隨後問道:"無論如何,中國的經濟增速還是強於德國。我們是不是被過去的高增長給慣壞了?" 許特爾對此表示:"當然,一個經濟體肯定不可能長期以10%的速度增長。當然,目前水準基礎上的6%比十年前的10%要多。但重要的是未來的方向:我們完全不知道未來的發展會走向何方。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促進了過去30年來的爆炸式發展。但現在這種制度起到了剎車的作用。"
許特爾分析稱:"中國已經渡過了市場經濟開放的階段,這種開放在過去十年中帶來了財富的巨大增長。但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依然很明顯。從80年末江澤民領導下的改革開放起步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5年,但如今有關經濟的討論仍然圍繞著國有企業。我們所講的是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低下,以及國有銀行的信貸政策在政治壓力下向國有企業提供條件優惠的融資。"
《世界報》就此發問:"您覺得這個渦輪式資本主義的國家仍然不夠市場經濟嗎?" 許特爾回答說:"或許中國有一種渦輪式的資本主義,但實際上現在真的到了中國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候,它必須決定是否想成為市場經濟體。到目前為止,政府主導著整個體制,非常強權。沒有政治上的自由,沒有法治,沒有可靠的司法體系,中國就無法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市場經濟。如果中國無法從政治上做到這點,也就無法一躍成為發達經濟體。"
然而《世界報》指出,中國的強權體制並沒有阻止德國公司在那裡投資。許特爾回憶過去,分析稱:"當然,那時候大家覺得中國政府作決定的速度很快,讓人非常滿意,他們也很享受迅速得到服務的感覺。但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必須接受在民主的環境下,必須給討論留下時間。我作為企業家也必須面對公民社會組織的監督。在中國,剛開始的時候我不用這麼做。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你支持的是一個沒有可持續性的政策。最後你還是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僅腐敗持續這一點,就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採訪記者最後斷言,許特爾要求的改革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不會發生。作為德國一大經濟智囊機構的負責人,許特爾也表示:"我不認為中國的領導層真的想推行這些改革。但這不僅僅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壞消息,對於經濟來說也是如此。因為只要不改革,經濟發展就會不斷遭遇阻礙。"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式幽默
在中國的改革和經濟面臨困境的同時,電影票房市場卻繼續井噴式增長。《法蘭克福匯報》觀察到了這種現象,發表了題為"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的文章。
文章在引言部分寫道:"今年二月,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美國。要感謝一個反對資本主義的美人魚。中國的電影票房飛速發展才剛剛開始。"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首先質疑了中國人的幽默感,寫道:"中國人的幽默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那裡生活的外國人經常懷疑中國人到底有沒有幽默感。因為像"一個打傘的人是什麼?他是一隻蘑菇。"這樣一個笑話就能逗樂幾十億人。"
周星馳是中國版Til Schweiger?
"但事實是,中國自己製作的喜電影'美人魚'準確的擊中了中國人的幽默感……一位名叫'水母丁'(音)的觀眾在中文版的網路电影資料庫(IMDB)評論說:'周星馳的電影好就好在,剛開始的時候整個影院都在笑。但笑過之後又能感到一絲悲傷。'導演知道如何將幽默和內涵聯繫在一起。專業影評人士覺得周星馳有點像中國版的提爾‧史威格(Til Schweiger 德國大眾影星)。但廣大中國觀眾和史威格的德國粉絲可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隨後作者試著分析中國電影市場2月份票房收入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原因寫道:"電影'美人魚'上映時間正值中國農歷春節,這也是中國電影市場收入最高的一個月。許多從東部海岸城市回老家過年的年輕人為了躲避家長的諄諄教導,逃往電影院。要不然家長們就會打聽孩子們什麼時候打算結婚,工作單位什麼時候批准升職。在中國許多城市,'美人魚'的電影票在猴年的第一個星期裡就被銷售一空。"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