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無止盡的救市」

任琛(摘編)2015年7月29日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中國股市的大幅震蕩。指出中國政府如今的救市行動很難收場。另外,有媒體認為中國股市大跌也說明民眾對政府缺乏信心。

Symbolbild Börse Schanghai
圖片來源: GettyImages/AFP/P. Park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周三(7月29日)發表的評論文章題為"無止盡的救市"(Endlose Börsenrettung)。文章作者擔憂,北京政府參與股市的力度過大。

文章在開頭寫道:"中國政府一意孤行,想要重新塑造中國股市的做法反而毀了它。政府原本想要力挽狂瀾,現在卻發現自己已經幾乎無法從股市撤出。北京政府讓股市變得依賴政府投資。每一次退場都會讓股價下跌。"

作者評論稱:"這可不是偶然。本周一的股市大跌給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領導層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滬市大盤指數一天內下跌了8.5%。這也是它8年來的最高跌幅。周一,投資者們聽到消息說,政府有可能撤出救市的資金。在緊張的氣氛下,恐慌四處蔓延。"

作者隨後分析道:"股市大跌意味著:投資者對北京的救市行動沒有信心……大跌準確戳中了北京政府的軟肋。也就是說,光是空穴來風的消息就足以讓股票行情大幅下跌。北京方面為了制止股票大跌承擔了許多風險。過去三周的回暖曾經被當做一種成就來慶祝。但最新的大跌又幾乎毀掉了這種成就……中國政府很清楚,它救市的做法實際上是在催生下一個泡沫。但與讓投資者面對下跌的股價相比,它更願意承擔這種後果。"

作者在評論的結尾部分筆鋒一轉,寫道:"事實上,中國股票市場上的風波只是小打小鬧。中國的實體經濟整體上來講已經受到保護。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去年,銀行貸款比股市融資規模大20倍。此外,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孜孜不倦存錢的民眾。只有一小部分民眾聽信了官方媒體的誘導進入股市。IHS公司的分析結果顯示,中國民眾私人存款的5%被投在股市。"

證監會不久前表示:「國家隊」不會退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為中國擔憂"

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也於同一天發表了題為"為中國擔憂"(Bangen um China)的文章,著重關注中國股市大跌會給德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文章指出:"在中國,人們已經從股市大逃亡中看到了信心缺失的跡象。國家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上任的時候,曾承諾將推出許多雄心勃勃的改革。比如說想要讓中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增加國內消費。但到現在為止,這都沒有成功。今年上半年,中國的進口額下降了15%:這也意味著,中國國內的消費不升反降。與此同時,消極情緒大肆蔓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和立指出:'通過股市,投資者們表現出對執政黨的不滿,以及對其經濟政策失去信心。這些政策只能讓那些與權貴家族關係緊密的大型企業獲益。'"

文章接著寫到:"對於在中國經營業務的德國企業來說,(股市動蕩)意味著極高的風險性。在過去的幾年中,德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有所增加。10年前,德國向中國出口的貨物和服務總額還為200億歐元,如今這一數字已紀達到了將近750億歐元的水準。"


作者認為:"對於德國的汽車、機械和設備製造商來說,情況尤為嚴峻。它們在中國非常活躍。大眾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已經來自中國市場。但如果經濟低迷,投資者們在股市蒙受巨額損失的話,他們買車的數量就會減少。而這一點如今就能清楚的感覺到:今年6月,中國人購買汽車的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首次下降。新車銷量下降了2%, 為140萬輛。"

文章最後指出:"有許多業內人士從最近的新聞裡看到的訊號是,德國企業不能繼續過渡依賴中國市場。德國工業聯合會的Stefan Mair表示:'中國股市的動蕩表明,幾乎無風險的市場增長時代已經過去。'所以他認為,現在到了該開發諸如拉丁美洲和非洲新市場的時候了。"

德國車商從中國股市動蕩中看到的最大危機是:買車的人少了圖片來源: P. Lopez/AFP/Getty Images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